端午节为什么不能说快乐 当别人向你说端午节安康时你应该怎么回复他
端午节为什么不能说快乐,当别人向你说端午节安康时你应该怎么回复他?
你就跟他说端午安康或者说同乐,你也是记得要开心等等
快乐的端午节读后感?
读后感可以像下面这么写。
端午节是我们的传统节日,“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这首儿歌描述的正是过端午节的情景。
赛龙舟、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主要活动。相传在战国时期,楚国大夫屈原因为爱国理想不能实现而投江自杀。人们为了纪念他,就把他的投江日——农历五月初五定为端午节。人们往江中投粽子,鱼虾吃饱了就不去吃屈原的遗体了,相传龙舟竞赛也是为了捞救爱国诗人屈原的。
每年的端午节,妈妈都会买来粽叶和糯米,还有一些瘦肉、咸蛋、红枣以及豆子等材料。洗好粽叶、浸泡好糯米,腌制好肉类,等全部准备就绪后,妈妈就开始包粽子了,以前只要妈妈包粽子的时候,我都会拿着小板凳在旁边观看。这次妈妈说要教我包粽子,边说边演示,我看得可仔细了。只见妈妈拿着粽叶,把它卷成像漏斗一样的形状,接着妈妈在卷好的粽叶里放入糯米以及其它馅料,再用手压实这些材料,然后将上面多余的粽叶折回盖住糯米,用手捏出尖角,再次用粽叶的尾部包裹好粽子,不留缝隙,最后用粽绳把粽子包扎好,这样三角粽就完成了。我也照着妈妈的样子,学着包粽子,随之,我一连包了好几个。妈妈把包好的粽子放进锅里煮,浓浓的香味飘过来,让我馋涎欲滴。香喷喷的粽子煮好了,又香又软,真好吃!
这个端午节真开心,我不仅吃到了粽子,而且还学会了包粽子。
不怕七月半鬼到底是什么意思?
谢邀!民间说“最怕端午节水,不怕七月半鬼。”到底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是我们北方农村有关气象方面的谚语,不怕七月半鬼这句话在这里没有太多的意义,它是为最怕端午节水这句话服务的,是一句衬托话。
七月半,就是七月十五,这一天在我们这里是传统的鬼节,也就是活着的人在这天要到祖坟里祭奠死去的长辈。小时候,大人照看小孩遇到哭不停时,就会用鬼来吓孩子,“再哭鬼来了!把你拉走我可不管了!”那时候只朦胧的知道鬼是死去的人,红眼睛,长舌头,专门吃人,听到大人这么一说,小孩吓的立马不敢再哭。
所以,七月半的鬼都不怕,最怕端午节的水,这足以说明端午节水的厉害。
端午节不在二十四节气,但端午节是我们北方麦子成熟的时间点,也是多雨的季节。过去降雨量大,加上排涝设施不健全,遇到连阴天就是满地水流。如果这雨正好下在端午节,坏了!一是成熟的麦子难收割,既使收割了也脱不了粒,既便脱了粒也没法晒干,要知道,那时候全靠人力呀!麦子泡地里,淋在场里的情况也是不少的,麦子因此出芽,质量上大打折扣,磨面吃着有苦味,用现在话说对身体健康不利吧?
再说,麦收前种的庄稼苗已长很大了,麦茬庄稼也是播种正当时,突然来了个满地雨水,时间长了备泡在水中不但不能生长,还会被淹死,该播种的又不能播种,秋季减产或绝收问题就大了!人吃饭和家畜家禽的饲养全靠秋季呢!
因此,最怕端午节水就是这个意思,不过现在不一样了,天气预报随时查看,雨水也少了,收割机收的快,一会功夫直接变成了颗粒,各种庄稼播种都是机械化,今年天气干旱,农民正盼着端午节来点水呢!
我们该说端午节快乐?
端午节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又称为端阳节,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节期在农历五月初五,主要礼俗为吃粽子、划龙舟。
端午节最早源自天象崇拜,是由夏代之前的祭龙演变而来。“端午”一词最早出现在西晋的《风土记》中,“端”即“初”,意为初五。
在古代,人们习惯将农历五月的前几天用“端”来称呼。古人以干支纪年月,寅月即为岁首(正月),那么五月排下来就是午月。
而初五正好是午月的第一个午日,所以被人们称之为“端午”。
那么端午节到底是怎么来的?端午节与上古时期的天象崇拜有关,与上古部落图腾祭祀密不可分。端午节祭龙与原始崇拜、祭祀文化、干支历法及天象有关。
古人很早就在探索观星文化,根据日月星辰运行轨迹和位置,总结出二十八星宿。四象东方的苍龙七宿,端午时悬于正南中天。
在传统文化中,苍龙七宿运行至正南中方位,即是《易经》中的飞龙升天之日。因此,古人认为端午之日,乃是大吉大利之象。
而“龙”是上古先民的崇拜图腾,在仲夏端午以划龙舟形式举行祭祀活动。古人的祭祀仪式虽然难觅踪迹,但从遗俗中可以看出。
端午节是上古先民留下的文化瑰宝,闻一多先生曾对此做过考证,结论是端午节最早源自于战国时期之前江浙地区的吴越民族。
当时吴越先民的图腾就是“龙”,在祭龙仪式中逐渐有了划龙舟的风俗。从古代典籍可看出,龙舟源于勾践,最早是出现在东汉。
据河姆渡遗址遗址文化表明,早在6000多年前,独木舟就已出现,而雕刻龙形的独木舟就是如今龙舟的雏形,春秋时期才盛行。
端午节的“历史人物纪念”之说除了上述起源说之外,端午节的来历还有不少“历史人物纪念”说法,南朝梁的小说和节令故事书认为,端午节起源于纪念屈原。
此外还有纪念伍子胥、曹娥、介子推等说法,但从考证角度来讲,这些故事传说都是后人构思出来的,比节日诞生时期都要晚。
由于近代之前缺乏考证,导致各种起源说大增。其中影响最广的说法就是纪念屈原,但实际上早在屈原之前,端午节已经存在。
在汉魏时期,屈原被认为是楚文化的传人,而汉魏之前的端午节活动又没相关的历史记载,于是有学者认为端午节与屈原无关。
而像纪念伍子胥、孝女曹娥、介子推、廉吏陈临、越王勾践等说法,都是汉魏文人对这些的事迹抱打不平而留给后人的纪念品。
比如屈原一片忠心却被流放,最终投江自尽。伍子胥被奸臣陷害,夫差赐剑令其自刎以谢罪。孝女曹娥救父投江,孝义传古今。
这些说法大多出自汉魏时期文人之手,都是通过这些故事来表达爱憎之情。所以,历史人物纪念说,仅是民间的一些传说故事。
端午节中的古老习俗知多少?众所周知,端午节的主要习俗有划龙舟、吃粽子、挂艾草菖蒲、放纸鸢、洗草药水、拴五色丝线、打午时水、画额、雄黄酒等。
还有很多很多,各地的风俗都不尽相同,但吃粽子、挂艾草、栓五色线及挂香囊是每家都要做的事,也是很多人小时候的记忆。
比如吃粽子,南方人喜欢吃咸的肉粽,而北方人更喜欢甜的枣粽或豆沙粽。粽子是在晋代才被定位端午节食品,一直延续至今。
香囊中有朱砂、雄黄、香药,清香四溢,据说有驱虫驱瘟之意,实则是一种装饰。端午日每家都会插艾草、菖蒲于门楣和堂中。
艾草和菖蒲是有一定的防病作用,端午日也是古人的“卫生节”。
端午节中我们如何致祝福语?不论端午节是起源于上古时期还是来源于历史人物,总之都与祭祀有关,从目前的习俗也可看出,身体安康就是端午节的主旨。
所以说,在源自祭祀活动的端午节中,“端午节安康”是最佳的祝福语,更多的是给他人送去安康之意,这才符合古老文化寓意。
笔者在此祝福全国朋友“端午节安康”!
端午节的由来十个字?
天象崇拜,龙图腾祭祀。端午节,吃粽子,忆屈原,插艾叶,赛龙舟。关于端午节的来历:楚国大夫屈原面临亡国之痛,于五月五日悲愤地怀抱大石投到汨罗江,百姓们十分尊重他,为了不让鱼虾咬蚀他的尸体,人们纷纷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还划着像龙一样的小舟驱赶着河里的鱼虾,人们为了纪念他,把五月五日这一天称为端午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