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诵材料 普通话大纲
朗诵材料,普通话大纲?
根据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发布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管理规定》《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制定本大纲。
本测试定名为“普通话水平测试”(PUTONGHUA SHUIPING CESHI,缩写为PSC)。普通话水平测试测查应试人的普通话规范程度、熟练程度,认定其普通话水平等级,属于标准参照性考试。本大纲规定测试的内容、范围、题型及评分系统。普通话水平测试以口试方式进行。
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关于印发《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的通知
教语用〔2003〕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语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委、语委,部属各高等学校:
为进一步提高推广普通话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完善普通话水平测试系统,现将依据《普通话水平测试管理规定》(教育部令第16号)和《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国语〔1997〕64号)制定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印发你们,自2004年10月1日起施行。
《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是国家实施普通话水平测试的依据,各级测试机构和普通话水平测试员要严格执行,以确保测试质量。
为方便实施《大纲》,国家测试机构将编写相应的指导用书。各级测试机构应根据《大纲》对普通话水平测试员进行培训,并开展科学研究。
请将执行《大纲》的情况和建议报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
教育部
国家语委
二○○三年十月十日
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
根据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发布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管理规定》《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制定本大纲。
体现汉字特点的材料有哪些?
汉字是读法最动听的文字之一。
汉字一字一音,每个音又分为四个音调,因此读起来响亮清晰,婉转动听,有节奏感,有音乐美,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用这种语言写成的诗文,有铿锵悦耳、抑扬顿挫的美感,特别是诗,讲究平仄、对仗,所以,诗句可以特别整齐、节奏特别鲜明,琅琅上口。
由于汉字语音响亮清晰,所以汉字在“人机对话”方面占有明显优势。有人预言,21世纪是“汉字的世纪”。
2.汉字也是最优美的文字之一。
优美到什么程度呢?它已成为一种艺术——书法艺术。汉字的书法艺术是任何其它文字所无法相比的。 下列的古代书法作品已经成为无价之宝。
3.汉字很好认。
人类的眼睛视野总是一个面,而不是一条线,所以线性排列不易辨认;排成方块一目了然。拼音文字=线形文字;汉字=方块文字。汉字比拼音文字有更高的阅读效率。
4.汉字意思好懂,具有关联性。
请比较下面一组中英文的词:
汉字词英文词
牛cattle
犊calf
公牛bull
母牛cow
牛奶milk
牛肉beef
牛角horn
这五个英文词,虽然意思都和牛有关,但写出来读出来却“风马牛不相及”,要认识它们,必须一个一个地学,一个一个地记,毫无规律可言 。而汉字词,只要认识一个“牛”字,就知道所有带“牛”的词都与牛有关了。又由于汉字构词能力很强,所以认识了一定数量的汉字,就认 识了无数的词,即使有新词产生,也是建立在旧字的基础之上的,词义也容易理解。
缺点则是在数学物理等理科学科上,表达起来,非常的薄弱和繁琐,例如运算,只有借助数字和符号。
在机械建筑制图方面也只能借助符号。
七十多年前的时候,鲁迅先生说:方块汉字“是中国劳苦大众身上的一个结核”,“是愚民政策的利器” (《且介亭杂文/关于新文字——答问》)。所以“中国等于并没有文字,待到拉丁化的提议出现,这才抓住了解决问题的紧要关键”,“如果不想大家来给旧文字做牺牲,就得牺牲掉旧文字”。(《且介亭杂文/中国语文的新生》)。中国近代史上的虚弱造就了国人对自己传统文化的不自信,纵使是鲁迅、胡适,也不能免俗。
以上几个观点都是个人局限性的错误,汉字作为中华文明的传统符号,已经永远地扎根在中国人的心中,那是种与生俱来的汉字情结。
5.汉字很形象,直观达意
汉字是象形文字,其显著的特点是字形和字义的联系非常密切,具有明显的直观性和表意性。
汉字的表意性使汉字成为世界上唯一能跨越时空的文字。只有中国的孩子,仍能读懂2500年前的《诗经》,朗诵“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只有中国的教材,能把唐诗、宋词作为儿童必读的启蒙材料。而三四百年前的英文,除了专家之外,其他人很难读懂。可见,汉字更有利于读者形成“形-义”的直接联结。
如何朗诵出好听的作品?
如何朗诵出好听的作品呢?
第一、理解作品含义。通读全文,理解文章含义。如果是知名作者,也要了解作者事迹性格特点,作品产生的历史背景等,这样才能读准文章断句和重点词语,把握作品精髓,再现作品精神面貌。朗诵不是复读机,要想感情丰富到位,能够感染听众,理解作品感同身受是朗诵前十分重要的酝酿。
第二、使用标准普通话。除非特殊要求,朗诵文章要运用标准普通话,不能出现方言,或调值不够的情况,有些字什么时候都轻声,什么时候读原声都是不一样的,还要注意多音字情况,读错就贻笑大方了。比如“虚以委蛇”最后一个字读yi(二声)。这需要读者知识学历的积累。读文章前谨慎一些,手拿字典有疑惑就赶紧查。
第三、音调清晰富于节奏变化。 腔调运用要根据作品含义和内容加以变化,或饱满,或者温柔,或铿锵,或哀婉。如果有人物对话,注意人物年龄、性、性格、职务、语境等,发音要有所区别。语速也要根据作品内容含义进行调整。
第四、注意呼吸频率。要把握作品节奏,呼吸频率也很重要,遇到逗号、句号在停顿时呼吸次数是不一样的,逗号短,可以是两个呼吸,句号停留时间长,可以是四个呼吸。
第五、选材要准确。选择适合自己发音特点和擅长表达某种情感的文章朗诵,这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六、配乐很重要。找到适合作品内容的音乐,配乐朗诵可以起到烘托气氛的好作用。
第七、表情要到位。其实朗诵者只要用心的体会到了作品的深刻含义,朗诵文章时一定能产生与之对应各种表情,这样读出的作品就不是做作和肤浅的,会是有感染力的好声音。
总之多听多练,分析好文章,运用好技巧。就可以朗诵出好听的作品了!
朗读与朗诵的区别?
“朗读”与“朗诵”的区别
一、含义不同
“朗读”是清晰响亮的把文章念出来,它本质上是一种“念读”,其主旨是将书面文字清晰准确地转换为相应的有声语言传递给听众,它不追求以情动人的艺术表达,而重在以义喻人,即追求听众对朗读文字全面、准确的理解与理智的思考。“朗诵”则是更高层次的朗读,是一种语言表述的艺术表 现形式,要求对文章进行艺术处理,通过朗诵者借助语速、轻重、停顿等等表达技巧,将朗诵材料转换为一种艺术表演,因此,具有表演的成分。它呼唤的是听众的情感共鸣,追求的是使听众听之入耳、听之入心、听之动情的艺术感染力。
二、使用范围不同
朗读的使用范围较广,凡是文字读物都可以朗读。无论是诗、词、曲、赋,还是散文、小说、戏剧、相声;无论是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还是社论、新闻、打油诗、绕口令、家信、招聘广告、寻人启事、数学物理习题等等,无一不可读;而朗诵的使用范围则相对较窄,一般以诗歌与散文为主,少数的童话、小说和戏剧也可以朗诵。不是有“诗朗诵”“散文诵”之称吗?它对文稿的艺术特点有相对严格的要求,如寻人启事、数学物理习题可以朗读,但是如果是用来朗诵,听者就难以接受,并且会让人啼笑皆非。
三、所处的位置身份不同
朗读者所处的位置是本色化的,而朗诵者所处的位置是艺术化的。朗读进行时,朗读者所置身的位置的性质没有变化,教室就还是教室,地头就还是地头。但是同样还是这些地方,朗诵者所置身的空间就实际上发生了变化,有形无形的构成了一个“表 演区”。这一块“表演区”的性质随着朗诵内容而发生“纵横千万里,上下数千年”的变化,并且,听众往往自觉不自觉地避免进入“表演区”,以免干扰朗诵者的表演,因此,朗诵一般在舞台上,在大庭广众之中进行。朗读者的身份应该是朗读者自己,朗读者的他既不完全是文章作者的代表或化身,既不扮演,也不能替代,更不是演员;而朗诵作为一门表演艺术,朗诵者的身份是“演员”,是扮演成另一个“我”来抒情表意。
四、声音要求不同
朗读对声音再现的要求是接近自然化、本色化、生活化的,但它又不等同于日常生活中的日常口语。它比自然口语更准确、更生动、更典型、更具美感。它要求做到“不火不炆、恰倒好处”。过于夸张,容易给人装腔作势、假情假意的感觉;过于平淡,像“拉家常”一样,又显得乏味。正如齐越说“朗读 要用接近于生活中自然谈话的语言,不要要求用一种不同于谈话的不自然的声音朗读,就是说,不要拿腔拿调”。徐世荣说“表情达意的语势有一定的限度,自然适当地读出轻重、疾徐、抑扬、顿挫等等语调语气,却不过多地做艺术夸张,是质朴平正,字字落实的朗读,而非意气纵横,声情起伏跌宕的表演”;而朗诵对声音再现的要求则应是风格化、个性化,甚至可以是戏剧化的。它要求朗诵者将自己对作品的体会,通过音量大小、音区高低、节奏张驰等方面的变化,正如叶圣陶所说“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凝结成一种独特的艺术感染力,深入并撼动听众的心灵。
五、规范程度不同
朗读以听者全面准确理解表述内容为即可,因此,对朗读者的语音要求就没有那么严格。一般情况下,朗读者应当选用普通话,但在特定环境、特定前提,在听众听得明白、能够准确理解的前提下方言朗读或穿插方言朗读是允许的。而朗诵注重以语言艺术魅力感染听众,一般要求必须用标准的普通话表达。这样才能够艺术地、完美地再现作品的内容。用方言朗诵,在绝大多数情况之下,听众是难以接受的。
六、态势不同
朗读一般是“念读”式的表达,可以手拿文稿进行,它对朗读者的形体、手势、眼神、表情等均无明确的要求,在态势上,可以站着读,可以走着读,可以坐着读,朗读的任务是传达而不是表演;而朗诵属于艺术性的表演,它要求在朗诵过程中,形体、手势、表情、眼神都应该和谐统一,协调配合,以强化艺术语言的艺术感染力,因此,朗诵必须脱稿站立表达,因为手持文稿不利于形态体、态势与朗诵内容的协调配合,过多的看稿还会限制朗诵者的表情、眼神与听众之间的交流。
七、教育性不同
朗读的教育性主要体现在朗读的职能和使用的效果上。朗读作为一种教育形式,其主要作用是向听众传达作品的主要内容,通过作品中所蕴涵的思想性知识性直接对听众进行思想教育和知识教育。而朗诵是一种“征服”的艺术,它借助于朗诵者独具魅力的音质音色,鲜明流畅的语流节奏,丰富熟练的语言技巧,为那些文学作品插上腾飞的翅膀,使它飞向听众的心中,震撼人们的心灵深处,产生一种钩魂摄魄的力量。这种强大的征服力,是朗诵的最高境界,也是朗诵艺术自身价值的充分体现。
普通话二级考试内容?
全国都是一样的,普通话考试内容有:
1、读单音节字词100个;
2、读双音节词语50个;
3、从测试大纲第五部分朗读材料中任选进行朗读;
4、判断测试;
5、讲话。
注:需要考取普通话的人员包括教师;从事影视方面的专业人员;各个行业的播音员和主持人。
普通话证书的作用
1、为表演爱好者提供语言艺术水平鉴定;
2、为影视话剧表演、配音、播音主持等语言艺术专业招生人员提供依据;
3、有助于培养良好的语言表达和交流的习惯;
4、申请认定小学教师资格和幼儿园教师资格,其普通话水平应达到二级甲等及以上标准;
5、申请认定初级中学教师资格、高级中学教师资格、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普通话水平应达到二级乙等及以上标准;
6、个别少数名族地区三级甲等也可以考取,要根据自己所在地区的教育局文件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