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见吵架 你听过的曲折离奇的案情故事有哪些

梦见吵架,你听过的曲折离奇的案情故事有哪些?

云南晋宁真恶魔---张永明

调查表明,11名男性被张永明杀害,其中大多为时年十六七岁的青少年。

公安部的公告称,张永明系晋宁县晋城镇南门村人,现年56岁,1979年曾因故意杀人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后曾多次减刑,于1997年出狱返回晋宁老家。经警方侦查,自2008年以来,单身独居的张永明在其居住地附近行人稀少的路段,趁人不备,对单独行走的受害人实施暴力袭击,致受害者死亡后,通过碎尸、焚烧、掩埋等多种方式销毁罪证。

2012年4月25日,从鑫云冷库旁边树林路过的韩耀失踪。韩耀的母亲在寻找中得知,南门村附近失踪过好几个孩子了,她反馈给警方,得到的回复是,“老百姓唯恐天下不乱,不要听他们造谣。我们都不知道,你们怎么知道?”

约1平方公里区域内,6名青少年相继失踪

离昆明不到40公里的晋城,是一个千年古镇。依仗滇池南岸的肥沃土地,这里种植业发达,蔬菜经冷冻打包发往全国。

张永明便住在晋城古镇南边的南门村。从该村沿着省道往南2公里,公路两边是一片储存蔬菜的冷库。短短8个多月时间内,6名青少年失踪,就发生在这一片长约2公里,宽约0.5公里的长方形区域内。

公路东侧的鑫云冷库,最具谜团。其中3名男孩曾在这里打工,他们从冷库南门出去,到一条马路之隔的荒地上厕所,便再也没有回来;一个在其隔壁浩廷冷库打工的青年,也是从冷库出门后失踪;另一个在其对面容辰冷库旁玩耍的男孩,玩着玩着,便消失不见。

最离奇的是,还有一个男孩,从冷库对面厕所旁的树林经过,之后便永远消失。警察调查发现,他的银行卡、身份证等遗物和他的部分遗骸,出现在南门村张永明祖宅。

这6名青少年的年龄集中在16-22岁之间。从2011年8月7日到2012年4月25日,几乎每隔四五十天,这里就会丢失一个孩子。

这只是离奇失踪案的其中一个现场。

鑫云冷库的马路对面,省道的西侧,是大片的菜地,这一片叫大沟边。张永明在这里有一块菜地和一个棚屋。2008年3月,一名17岁的男孩在这里消失;2011年1月,一名16岁的男孩也在这失踪;2011年11月,一名80岁的男子在此“人间蒸发”。现在这一块已被警戒起来,警察在此挖开一个大坑,从里面拎出很多装在蓝色塑料袋中的东西,有人清晰地看到了袋中的骨头。

沿着大沟边到南门村张永明祖宅,有一条马路,与省道平行,相隔仅几十米。在这条马路中间的路边,是张永明的第三处活动点。这是他开荒种地时临时住过的一个小屋,后来被一冷库征收,现在小屋只剩地基,也被警察挖动过。

沿着马路往北,进入南门村舍。门牌号为南门大街225号的张永明祖宅,现在被警车把守。

从这里到镇中心的300米范围内,2005年,一名18岁男孩在关井街失踪;2010年,一名15岁男孩在望鹤街失踪;2011年11月6日,一名22岁男子在南门村失踪。

除此之外,还有4个年龄在17-40岁的男性,其家属声称在晋城走失,时间最早的是2005年,最近的是今年4月3日。

嫌疑

他杀过人,曾2次意图勒杀男孩时被发现

18岁男孩江小松,是记者掌握的资料中最早失踪的孩子。他是2005年10月17日,随父母在张永明祖宅附近的关井街赶集时失踪的。时隔7年后,警察第一次去了他家,给其父母采血比对DNA。

警方没有说江小松失踪是否与张永明有关,但仔细询问了他回家是否要经过大沟边。

李玉东是最早怀疑张永明的人。他的儿子李汉雄,2007年在张永明的临时小屋处失踪。他的怀疑基于三点:

一是李汉雄当时必须经过张永明的小屋,有人看到他就是在那里消失的。

二是张永明曾经用皮带勒过村里的两个孩子。2009年,张永明叫17岁的杨明归帮他抬一棵树,在杨弯腰的一瞬间,张永明用皮带勒他,被其反抗后挣脱,其父母没有报警。2011年11月,一个叫张健云的15岁男孩,晚上从晋宁二中回家时,被张永明用皮带勒住脖子拖行近10米远,后张永明被榕树根绊倒,张健云才脱身。张健云父母考虑张永明是上下两村的邻居,只收了他31元医药费,没有追责。

三是张永明在33年前曾杀过人。那年他23岁,把人杀了后,手脚砍断,用平板车运到大沟边附近的菜地掩埋。而早在张永明18岁时,他曾趁好友陆土荣熟睡,用菜刀狂砍。

1997年,张永明出狱。头几年,张永明还种地,2008年分得3万征地款后便不再种地。他每天下午的固定动作,是去镇上的古滇文化公园下棋。

2011年5月3日夜,他突发胃穿孔,到位于晋城镇的晋宁县第二人民医院看病。该院外科主治医师殷荣记得,从急诊科转来的这个病人很孤僻,没有亲人,也没说交钱住院,就那么躺在病床上一言不发。

后来,医院跟村委会协商,由村委垫资、村主任签字,当晚就给他做了手术。参与手术的殷荣说,他没发现张永明的胃穿孔与别人有异。

手术后,张永明恢复情况不好,住了一个月院。巧合的是,记者掌握的资料显示,其住院的前后2个月,晋城没有发生少年失踪事件。

住院时,村委请了护工照顾张永明饮食。一名护士对他的印象是,五十多岁的老头,喜欢穿条大红短裤在病房走动。

现在听说了他的事,殷荣颇为惊讶,因为他认为张并非“目露凶光”的人。

村民们都熟悉张永明的身影:1.75米高,偏瘦。他在村里没有亲人,父母已经死去,大哥到邻县当了上门女婿,二哥曾因杀人而坐牢,现已死亡。村里没人跟他说过话,也没人见他笑过。

多名失踪者家属报案,警方均称不能立案

公安部的公告称,张永明“暴力袭击致受害者死亡后,通过碎尸、焚烧、掩埋等多种方式销毁罪证。”

然而,这样一个身系十余条生命的杀人嫌犯,却是最近在鑫云冷库附近发生这一区域第6起失踪案后,才进入警方视野的。

早在2007年,李汉雄失踪后的几天,李玉东去了晋城派出所和晋宁县公安局报案。警方仅仅作了笔录,没有勘察现场。一周之后他再去问,对方显得不耐烦,“我们没那么多警力。”

2009年和2011年,张永明勒孩子事件发生后,李玉东都报了案,得到的回复是,“张永明脑子有问题,神经病”。他去晋宁县信访,要求派人跟踪张永明,对方说,“张永明对张健云没造成伤害,不能抓人”。李玉东要求警察审问张永明勒孩子的目的是什么,被拒。

2011年8月7日11点半,在鑫云冷库打工的胡兴越走出大门后消失。其父胡仕平当晚报案,警察开车来到鑫云冷库,连车都没下,就在车上把胡仕平夫妇叫上去做完笔录走人。让胡仕平极为愤懑的是,这个16岁的少年因为上学晚,当时刚刚小学毕业,根本不懂电脑。但警察仍说孩子可能去了网吧。

53天后,在容辰冷库旁玩耍的陈涛失踪。他身上有手机,其父母要求警方查下通话记录,得到的回复是,“不出人命不能查。”

42天后,在浩廷冷库打工的马云龙失踪。他的哥哥马云春去报案,警方说,“这么大的人了,能去哪?没事的。”

56天后,在鑫云冷库打工的刘熙失踪。因其家属不在身边,未报案。

42天后,同样在鑫云冷库打工的采云伟失踪。其父母要求查通话记录,警方说要找移动公司,移动又说要找警方开证明,推来推去一个多月才查到。后来父母要求进行手机定位,警方表示他们没设备,“孩子这么大,是走失,不能立案。”

66天后,2012年4月25日,从鑫云冷库旁边树林路过的韩耀失踪。晋城派出所仍不立案。韩耀的母亲在寻找中得知,南门村附近失踪过好几个孩子了,她反馈给警方,得到的回复是,“老百姓唯恐天下不乱,不要听他们造谣。我们都不知道,你们怎么知道?”

巧合的是,韩耀有一位当检察官的舅舅。他联络了5个失踪孩子的家长,让其叙述失踪经历,并按手印证明。

家长联名上书至公安局,并且差点和一警察打了起来。家长们质问,“难道孩子失踪就失踪了吗?”对方恶言相向。家长们用手机录音,被抢去并删除。

案件最终通过媒体报道才得以扩大。5月3日,昆明警方终于成立了连环失踪案专案组,锁定犯罪嫌疑人张永明。

下达遇害通知书

立案后,家长们被陆续叫去公安局采血,比对DNA。

5月9日夜,韩耀被警方确认死亡,为张永明所害。这令其他十多名家长的心头更紧了。胡仕平说,“我们对他生还的希望不大了。晋城镇就是个屠宰场。”

哀伤的家长们最不愿想到的就是张永明。整个5月,几个此前素不相识的家庭,如今整天聚在一起寻找慰藉。

他们时不时跑去派出所询问,但没有任何结果。目前,韩耀家属仍然见不到尸体,“警方说尸体还未找全,”韩耀的姑妈说。

5月23日,记者实地察看了鑫云冷库失踪现场。和冷库一条马路之隔,是三个孩子去上厕所并失踪的地方,厕所的对面,是一个垃圾场,垃圾场往南,就是一片桉树林,树林边有一个被植物覆盖、只隐约露出门洞的房子。洞口布满蛛网,地上有一些旧衣服。

5月26日,专案组去了马云龙的老家——距晋城镇150公里的石林县大可乡岩子脚村。马云龙的哥哥马云春说,警察只是再次询问马云龙失踪前跟什么人接触等情况后就走了。工作人员走时留给马云龙的父母500元,说“交电话费,保持电话24小时开机”。

当天,胡仕平也收到了专案组给的500元现金,“他们说受昆明市政府的委托,每个失踪孩子家属暂时给500元电话费。”胡仕平说,接受这个钱,他也经过一番考虑,“孩子遇害原因调查不出,给100万也不要,多少钱也买不了我孩子的生命。”

采云伟家属则拒绝了这500元。“我们电话打得多了,我们要结果,”采云伟的母亲说。

所有这些,似乎只是让家长做好接受噩耗的心理准备。

5月27日下午4点多,11名家长收到了警方送来的失踪者遇害通知书。他们已被张永明杀害。

这11名遇害者,包括了在鑫云冷库附近失踪的韩耀、刘熙、胡兴越、采云伟、陈涛、马云龙,还有在大沟边失踪的谢海俊、陆加龙。

法院审理查明:被告人张永明于2008年3月至2012年4月期间,分别在晋宁县晋城镇南门大村附近、鑫云冷库附近、蓉辰冷库附近等地,先后对陆家龙、刘荣、谢海俊、胡兴越、李桐、陈涛、管艳传、马云龙、刘熙、采云伟、韩耀共11名受害人采用双手或胶带勒扼颈部的方法致其死亡,并将尸体拉回其住处分尸灭迹。破案后,公安机关在张永明住处、晋城镇西门村附近一枯井及一圆形水坑内等地,分别找到了11名被害人的部分尸骸、衣物及随身物品。

昆明中院认为:被告人张永明无视国家法律,非法剥夺被害人生命,其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被告人张永明杀害11名被害人并分尸,犯罪手段特别残忍、情节特别恶劣、后果特别严重,人身危险性和社会危害性极大,罪不可恕、法不容留,法院决定对被告人张永明依法予以严惩。依照刑法有关规定,法院当庭作出一审判决:以故意杀人罪判处被告人张永明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真的是你想象的那样吗?

去了澳大利亚才知道,那里的生活太安逸,是一个“懒汉”扎堆的国家,很多人不愿去加班,背后原因出人意料,却又是大实话。

2017年机缘巧合,我去了趟新西兰,当时已在墨尔本定居的表妹,邀请我去澳大利亚看看。

忙完工作,恰好还有空闲时间,稍作准备后,接着又马不停蹄地搭乘飞机去了澳大利亚。

虽然在墨尔本待的时间不长,也只去过悉尼、黄金海岸等大家耳熟能详的城市;不过有表妹在身旁解疑答惑,原本有些陌生的澳大利亚,开始逐渐有了清晰的画面感。

说到澳大利亚,可能大家的第一印象是袋鼠,也可能有人很向往这个国家,认为那里的薪水高福利好,天很蓝,沙滩也很美,风景秀丽,但真实的澳大利亚是怎样的?

现在,我们一起来聊聊这个国家。

澳大利亚四面环海,国土面积769万平方公里,世界排名第六;人口却只有2500多万,跟上海的实际居住人口差不多。

澳大利亚不仅拥有独特的地理地貌,还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铁矿石、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光依靠这些矿产资源出口,也足够澳大利亚这个国家“躺平”几十年。

澳大利亚“神奇”的工资体系:高收入+高税收?

01:很多人都说,澳大利亚是一个养“懒人”的国家,我很好奇这种说法的根源是什么?

直到去了澳大利亚,所见所闻给我解开了疑惑,完全是由澳大利亚本身的国情决定的。

“家中有矿”的国家都很富有,比如文莱、马来西亚等国,他们的国民福利并不比欧洲差;在澳大利亚,像失业、怀孕、生育、单身、残疾等,都可以得到国家的现金补贴。

就连居无定所、没有工作的流浪汉,只要是本国居民或公民,就能享受国家救助,哪怕没有子女,国家也会养你到老。

02:有些人肯定非常好奇,为什么像澳大利亚这样的发达国家,路边还会有这么多的流浪汉?

有四点原因:

1.不劳而获的方式让他们尝到甜头,不用再去垃圾堆翻东西,而且钱花完之后,还有源源不断地过来。

2.有些流浪汉原本也有不错的家庭,只因染上了不良习惯,把家产花光了,接着又自暴自弃一蹶不振。

3.精神方面有问题,失去了自食其力的能力,这部分的流浪汉才是真正的“以天为被,以地为席”。

4.单纯体验生活或逃避社会,他们不认为自己是乞丐或流浪汉,而美其名曰“原生态体验者”。

所以,不管澳大利亚人有多穷,有多潦倒,只要是本国的居民,都能得到很好的安置,至少吃喝不愁。

03:在澳大利亚,学历并不是唯一的,劳动力才是主要工具。(一组数据+两个现象,解释了“懒汉”形成的内在原因)

2021年澳大利亚的最低时薪是20.33澳元(澳元:我国货币≈1:4.7),如果按照一天8小时工作制,一天最低工资为750元。

A:来看一组数据

澳大利亚统计局以2020年5月1日往前推一年,全职人员的平均工资8.9万澳币,在世界工资排名中位列第八。

但是,平均工资并不能说明什么,这样的平均数其实被国内的超级富豪们拉高了不少,绝大多数人达不到这样的标准。

用表妹认识的熟人工资进行统计:年工资在6万澳币左右的人最多。

B:奇特现象之一:很多的工薪阶层,在收入方面相差并不大,这里面的关键因素是“纳税”在起作用。

赚得多,缴的税就多,最高缴税比例47%,而没工作或者低收入人群,凭着国家的福利保障,也能有不菲的现金补助。

生孩子国家养,单身国家给津贴,开车国家补油钱,最关键还不用缴税。

而这些的津贴加起来,跟年薪6万澳元的差距也不大,这样的政策对穷人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无形中还促进了消费。

C:奇特现象之二:澳大利亚的人工费很高

凭体力劳动的工人,也就是我们口中的蓝领,他们的工资比较高;有的甚至是白领工资的两倍以上,比如搬砖的建筑工人,园艺工人,水电工人等。

举个例子:如果家里的锁坏了,请修锁师傅过来换锁,除去买锁的钱,光光换锁的工钱就要220澳币,而换锁需要多长时间,想必大家心里都有底吧,最多半个小时搞定。

所以,在澳大利亚,如果家里的电灯坏了,水龙头坏了,绝大多数人不会请修理工,而是靠自己。

再比如,那些修路时拿着“stop”牌的交通协调员,年薪可达到8-20万澳币,这收入让那些坐办公室的白领们都有些“蠢蠢欲动”。

综上所述:

这样的工资标准和税收政策,让穷人和普通的工薪阶层,到手的工资都差不多。收入越高交税越多,钱赚多了要扣税,钱赚少了也要扣税,扣完税后,大家的收入折中了,贫富差距小了。

“高福利和高税收”也直接促使了“懒人现象”的形成:普通人在工作上没有什么上进心,做什么都是慢慢来。

赚多赚少,到手都是这么多钱,还不如把重点放到生活上去,所以一到节假日海滩上都是密密麻麻的人群,一到下班时间,都会准时收拾东西回家。

你们说,这算不算是另一种“躺平”?

澳大利亚的生活

1.澳大利亚的养老金如何发放?很多人都猜不到。

跟退休老人的房产、收入以及存款有直接的关系,如果一对老夫妻到了退休年龄了,啥都没有,那么退休后可以领到每年4万澳元的养老金。如果他们有房有车有存款,会按比例减少养老金发放,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帮助穷人。

国家给大家的房子也是公租房,低收入的人群可以申请,当然如果购房也会有补贴,只不过这个补贴的意义不大。

2.失业人员的补贴,曾经有过一次改动,具体原因成迷。

原本每两周可以领到500澳币,曾经有段时间,一度把每两周的补助提高到1000澳币。

可能为了减少这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依赖,促使大家快去找工作,后来又改成每两周500澳币了。

3.澳大利亚的节奏,到底有多慢?

表妹说,刚来澳大利亚的时候,觉得这里太安静了,到了晚上,路上没几个行人,城里还能看见车辆,郊外则是一片黑灯瞎火。

平常很少有夜生活和娱乐活动,大家都喜欢待在家里;下班想去逛个商场,还要提前做好准备,因为六点钟商场就关门了,而平时只能找一些兴趣爱好来打发时间。

有了这样的社会氛围,就能很好理解:为什么大家都会准点下班,立马收拾东西走人?如果想晚点下班,老板会觉得,这个人今天怎么回事?

当然,也不是说他们没有认真工作,只是下班的时间观念比较强,另外“懒人现象”在悉尼以外的其他城市比较明显。

4.澳大利亚的公交车,跟国内的公交车有所不同。

在站点如果不招手,司机选择“视而不见”,上车后,到了站点也不报站;下车需要按停止按钮,如果不按,司机直接开走。

不过对老幼病残照顾得非常好,都等到老人坐稳了才开车;火车也开得很慢,跟我国的高铁没办法相比,如果去远一点的地方,就需要改乘飞机了。

5.澳大利亚人对咖啡,可以说是爱不释手,一天都要喝2~3杯咖啡,谈生意,谈感情,好友聚会,上下班手里都会捧着咖啡聊天解闷。

6.澳大利亚的华人,几乎每天都有“在家里做饭”的习惯。

澳大利亚也有中餐馆,但口味跟国内比起来,还是不怎么地道,加上中餐馆吃饭价格较贵:

牛肉酱汁饭70,宫保鸡丁饭要70,水煮鱼饭70,按照这种吃法,花在吃饭上面就要几大千。

7.澳大利亚特有的薪酬系统:每周发工资。

导致了这样的现象:今朝有酒今宵醉,澳大利亚发的是周薪,每周四发工资,有些人没过几天就全部花完了,接下来就是“勒紧裤腰带度日”。

于是乎就明白了,为什么电影院在周二的时候总是推出半价票,因为有些人兜里没钱啦。

8.澳大利亚的工作效率,几乎影响到了各行各业:

商店下午6点就会关门,到了周末更是冷清,没人喜欢加班,也没人愿意去加班。

去公立医院看病也同样如此,只要无关乎生命,都要提前预约,都要排很长的队,因为医生也是这个效率。

整个国家就形成了一种养老的状态,聚聚会,喝喝咖啡,吃烧烤,出门遛遛狗。

澳大利亚的其他方面

1.袋鼠是澳大利亚特有的动物,也是澳大利亚三大国宝之一。

可能连它自己都没想到,如今已经被搬上了餐桌,成功入选“世界上混得最差的国宝”。

2.如果你想开拓一番事业,想存够足够多的钱。

那还是不要来这里,因为这里都是慵懒的状态,加上社会福利好,很多人安于现状,最重要的是这里的创业机会少。

3.到了国外才知道文化多元。

如果你上班看到脚踏滑板,或路上看到发型高到上天的年轻人,不要惊讶,习惯了就好,这是他们在释放天性。

4.理发的尴尬事。

在澳大利亚的剪发也比较有意思,我一直以为外国人在设计发型方面会比较专业。

如果跟他说要剪短一点,没想到他会这样理解:不要剃光就好。以至于不提前选好发型,他都不打算给你剪。

5.一些澳大利亚人,特喜欢光脚走路。

尤其是夏天,室外的地板温度那么高,不知道是习惯使然,还是有其他的好处?

写在最后:

澳大利亚的风景不错,是一个资源型的发达国家,大家不愁吃不愁穿,生活压力也不大,“慢节奏”是这个国家的主旋律。

贫富差距有,但是没那么地明显,不富裕的人一样有车有房,但跟大豪宅没法比;澳大利亚的法律非常健全,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清清楚楚,面面俱到,根本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那里的孩子大都是放养状态,在街头巷尾如果遇到朋友,点两杯咖啡坐下来聊天,一个下午就这样打发掉了。

总而言之,澳大利亚虽然生活富裕,有些方面也做得不错,但社会的大环境过于悠闲和懒散,个人觉得并不太适合年轻人居住。这就是我眼里的澳大利亚。

这样的澳大利亚,你们觉得怎么样?

父亲做过什么让你终身难忘的事情?

1.

爷爷临终前,大伯、二伯、小叔都一直守在爷爷身边,但我爸没在。大伯让二伯去叫我爸,可我二伯把家里找了一圈,没找到。小叔见二伯没找到人,心里着急,也帮忙找。

当时是凌晨时分了,我们这些孩子都睡下了。因为找得有点急,动静有点大了,我跟弟弟都被惊醒了。

我听到我妈跟小叔说:“幺弟,你先回去。我知道他在那,我马上去叫他过去。”

小叔的嗓音里有哽咽,他哑着声音说:“三嫂,你快点叫他,爸在等他。”

我妈嗯的一声,急忙忙地转身回房拿手电筒。

我坐在床上,敏锐地感觉到这夜晚很压抑,心里莫名地发慌,好难受。

我一时害怕,就急急地叫了一声“妈”。

我妈转头地我说:“阿月,你看好弟弟。”说完就快步走出门口。

我弟才3岁,被惊醒后,有些迷迷糊糊的。

但他能感觉我妈要离开,哇一声哭了,边哭边喊妈。

那会,我还不足7岁,正心慌胆乱的,被我弟这一哭,也害怕得哇哇哭了起来。

2.

我妈不放心我们,只好转身走回房,快速把我弟抱起,叫我快点跟着。

我妈一手要抱我弟,一手要拿手电筒,没办法牵我。我走得跌跌撞撞的,好几次都差点被石头绊倒。

我惊呼过两次,可我妈都是只看我一下,又急忙忙地走了。我害怕落下来,只能铆足劲小跑跟着。

其实那个菜园子,离我们家也就十来米的距离,瞬息可至。

可在记忆里,那个晚上,我们走了好一阵子才到。

那晚上,月光杳杳,星光斑驳。那个菜园子里有一棵龙眼树,是我爷爷种的。

手电筒的光从那龙眼树上一闪而过,飞快地转往别处。但我还是看到那树下正蹲着一个人。

很奇怪,见此情景,那会我竟没有害怕。可能因为妈妈在身边,也可能因为那蹲着的人恰是我爸爸。

而那时,我爸就蹲在那树下,抱着那树身,呜呜地低哭。

那个佝偻着的模样,又狼狈又滑稽,哪里还有我爸往日里从容淡定的姿态?

3.

但我们都没有笑出来,因为爸爸的哭声太过悲伤,让我们感觉那一方的天空,都在往下挤压,沉重,压抑。

我妈也呜咽了:“快回去,幺弟找你了。二哥刚才也找过你了。你快点回去。”

我听到爸爸妈妈都在哭,很难受,我也哭了。

然后,我爸过来把我抱起,把我的头圈在他脖子那,哑着嗓子说:“囡囡乖,快睡觉吧。”回去的路上,爸爸妈妈都走得很快。几乎是跑的。快到家时,爸爸把我放下来,叫我跟妈妈回去睡觉。

我问:“爸爸,你要去哪里?”

我爸说:“爸爸去看爸爸的爸爸。”

我当时听得有些懵,我叫惯了爷爷,那一瞬间却没把“爷爷”和“爸爸的爸爸”联系在一起。

之后,妈妈把我们带回房间,哄我们睡觉了。

我一觉醒来,很多人就跟我们说,我们的爷爷去很远的地方玩了,要好久才能回来看我们。

4.

其实,那个时候的我已经开始识字,对“死”这个字,有些朦胧的认知。

我知道爷爷是死了,但稚子懵懂,那般年龄的我,肯定还不能将“死”二字的含义理解得透彻。

可能,我那时候理解的“死”,只是爷爷再也不能陪我玩了。

那个晚上的事,我爸爸我妈妈都很有默契地选择遗忘,再未提起。小孩子忘性大,我睡醒一觉,也把这事搁脑后了。

多年以后,看到有人在知乎上写一个经历:姥姥去世后,她妈妈很悲伤,没胃口吃东西。她便去劝她妈妈,可她才开口叫一声“妈”。妈妈情绪崩溃了,嚎啕大哭,对她说:“你还有妈妈,可我再也没有妈妈了……”

那一瞬间,记忆深处,我爸爸抱着龙眼树哭的情景,再度呈现,还有我爸说的那句“爸爸要去看爸爸的爸爸”。

刹那间,忍不住泪如雨下了,满腹的悲伤都涌上心头。

那一刻,我才真真切切体会到爷爷的离去,对我的爸爸意味着什么。骨肉分离,阴阳相隔,那是人生最痛苦的事。

我想,那个时候,我爸之所以会缺席,不是因为他的懈怠,而是因为他压抑不住自己的悲伤了。

他结婚了,还有了两个孩子,他不好意思在人前哭泣,只好躲出去,躲在爷爷亲手种下的龙眼树下,释放自己的悲伤。

其实,我听大伯说过,爸爸是几兄弟中最皮的那个,所以挨我爷爷打骂最多的也是他。

我爸说起这些事,也曾抱怨过我爷爷是个偏心的,最疼小叔,对大伯最宽厚,对二伯最看重,唯独对他,不是骂就是打。

可就是这个“抱怨过父亲偏心”的儿子,在知道父亲的生命所剩不多时,偷偷跑去菜园地里,抱着老父亲种下的龙眼树失声痛哭,形容狼狈。

我爸那个既狼狈又无助的模样,我终生难忘。

5.

如今,那株龙眼树还在,几乎每年都结有龙眼给我们吃。

我爸说起这龙眼树,总会来一句:这是你爷爷某某年种下的,有好几十年了……

有人说:人的生命其实就是一段记忆,只要记忆还在,人就还活着。

有时候我想:也许,在我爸爸的记忆里,爷爷一直都在。我爸爸一直没舍得,让他的爸爸从他的记忆里离去。

人生短暂,未来的日子,是过一天少一天。我们永远也不能确定,意外与明天,哪一个会率先到来;我们也永远都不能确定,我们还能陪父母多久。

所以,趁现在还有时间,趁父母还健在,多陪陪他们吧。

少时读朱自清的《背影》时,我好似从未把送车站买橘子这样的小事当做爱。

父爱在少不更事时,应该在天空之上,让人崇敬仰望,但随着时光流逝,年岁增长,才终于看透,

于我成长的每分每秒,父爱都扎根在土地,给予我最平凡和最宝贵的养料,让我在这浮世三千中,有了最坚实的依靠。

01.爸爸说:不用怕,别人打你就打回去:

幼年时的我,因为长得小,胆子也小,我妈妈曾和我说过,在念幼儿园的时候,我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丢手绢,当别的小朋友将手绢丢在我身后时,我竟然被吓得不知所措,哭着跑去找一直陪着我的妈妈。

那时候,家里人最担心我在学校受欺负。

我爸这人,在工作和生活中都算是个木讷的老实人,安分守己也从不愿与人争吵,能让则让。记得有次我们全家人出去唱K,爸爸去趟洗手间后就和我们说,先回家吧,刚才撞了两个人,都喝的挺醉,话说的也难听,怕到时候惹事。

那时候,我虽未说,但在我心里,一直觉得我爸的胆子特别小。

后来念书那阵,班级里有个混小子欺负我,把我吓的大哭不止,我记得我爸赶来的时候,整个人怒气冲冲,是我从来没见过的样子,他没控制住情绪,第一次当着我的面,将巴掌重重打在了那个混小子的脸上。

回家的时候,我爸抱着我说:“

不用怕,别人打你就打回去,有老爸在,谁都不能欺负你

。”

那是我第一次见到印象中那么懦弱的爸爸,为了我去动手打别人。

于幼年时,还不理解那份反差行为背后的父爱,只是觉得,我的爸爸好像和平时不太一样。

02.第一次见到爸爸哭,是为了钱:

我一直以为,在花钱的问题上,我爸爸是个很大度的人。

每次我和妈妈外出逛街时,有爸爸在,他总是会去挑贵的衣服去看,让我和妈妈试,妈妈曾笑着和我吐槽,我爸给她买的那些衣服,贵是真贵,老也是真老。我在广州上大学那年,离东北老家很远,我爸妈怕我花钱拮据,在经济状况很一般的情况下,给我银行卡里打了一年的生活费,生怕我受委屈。

但是,十一前夕没想到遇上了诈骗团伙,糊里糊涂的将银行卡里所有的钱全部骗走,我记得当时将卡插在取款机里查余额时,只剩下五毛钱。

在陌生的城市里,我大哭着给我爸打电话,既恐惧又无助。

我爸当时什么也没问,就说了两句话:第一句是没事,钱没了我再给你打,第二句是姑娘别怕,你要是在广州适应不了,回家咱们复读一年重考。

没有任何责怪和对钱的心疼,我爸第二天又给我汇了几千块钱。

那时候,我一直都觉得在钱的问题上,我爸真的是个很大度的人。

可就在去年春节,和家里人聊天时,得知了爸爸借钱给朋友应急,大概两万块左右,但是朋友遇到车祸不幸过世,那家人一直承诺外欠的所有钱都会还,老爸也从来没去要过,等着他们家周转把钱还回来,但忽然听说,那家人曾和旁人提起,这钱肯定是不会还的,这笔账就算是瞎了。

当时在家庭中谈及这个问题,谈及这钱可能还不上了时,我第一次看到我爸掉眼泪了。

他眼圈通红和我妈说,这钱也是他辛苦赚的,不是大风刮来的,为啥就不还了呢?

那一刻我好像忽然知道了,我爸也许真的不是个大度的人,于生活层层磨难中消耗着自己的血汗,辛辛苦苦换来的钱,并非不心疼,只是他愿意用自己的辛苦换来柴米油盐,为自己的女儿倾尽所有罢了。

03.争吵后,我爸主动给我道歉:

我没听我爸说过对不起,对于任何事都是一个态度,我虽然不说,但我是对的。

他和我妈每次吵架,能砸东西掀桌子,吵到一方离家出走,但是和好的时候,也不过是试探着递句话,然后双方再慢慢打开话匣子去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无论对或错,对不起这三个字都不会从我爸的嘴里说出来。

所以,在他的工作中,他总是会觉得有些委屈,很多事情会认为是别人的不对,自己讲自己的道理。我和我妈曾私下交流过,说我爸这人有点钻牛角尖,大多数时候,他都认为自己是对的,哪怕这件事情已经错的很明显。

在我从小到大的人生经历中,我和我爸争吵的次数很多,偶尔就着一个问题会多争论几句,无伤大雅。但在我大学报考那年,我俩曾经吵得差点断绝父子关系。

我想报考远方,而他想让我留在家里,道理越讲越重后,他狠狠的说了句,你考上我也不供你念书。

然后我们就陷入了冷战,好多天我们彼此都不讲话,或者是我爸试着挑开话头,像对待我妈那样想自然的化解尴尬,但我都很倔的没有接茬。

直到离开学也就剩一周左右的时间,我开始整理行李,打包衣物,准备远赴广州的时候,我爸小心翼翼的敲开了我的房门,他甚至连屋都没有进,站在门口犹豫了一会儿才说:

姑娘,爸跟你道歉,对不起,你缺啥跟我说,我给你买,让你妈多给你准备点衣服,省着到那边不习惯。

简单的几句话,我爸也没再多说什么,离开我房间后,我还是愣怔的,快20年的人生中,我第一次听到我爸给别人道歉。

后来我妈跟我说,他也许到老那天都不会认为自己是错的,道歉不过是因为在你离开家的前几天,希望能温馨快乐的相处下去。

如今,当我意识到源自于父亲所有冲突性的表现都是源自于爱时,我已经长大成人,有了自己的孩子。

现在的我,不会将父爱置于天空之上,仰望其厚重和高度,而是更愿意将父爱置于生活中,如同那兜被父亲匆匆买来的橘子一样,一口一口认真的咀嚼,感受其中的甜苦和平凡。

在万千个平凡人中,父亲融于平凡,在独一的我中,父亲却如平凡之下厚实的土壤,予我偏爱和保护,让我在大千世界中,有勇气向前,也有港口退后。

你见过哪些比较离奇复杂的真实案例?

这起案例,案中有案,离奇曲折,很是戏剧化。堪称当代第一奇案,它就是“西安宝马彩票案”!

陕西宝马彩票案受害者家属!

宝马彩票案的经过

2004年3月23日上午,17岁的刘亮来到西安市东安街的体彩销售现场,那里人头攒动,很多人都在兴致勃勃的购买彩票、现场刮奖。这是当年极为流行的一种抽奖方式“即开式彩票”。彩票主办方会租下一块空地,将奖品(主要是汽车、摩托等大件)摆在主席台上,引诱老百姓前来购彩、刮奖。刮开后的图案如果与中奖图案一致,就可当场领走奖品。

当年即开式彩票销售时的盛况!

看到这一场景,农村小伙刘亮也来凑热闹,他买了10块钱的彩票,刮开其中一张,赫然出现了“草花K”的图案。出了“草花K”这个符号,意味着刘亮已经中了一等奖,有机会上台进行第二轮抽奖。如果再中,就能得到特等奖宝马车1辆和12万元现金。

刘亮被请到主席台上,工作人员拿出标着1、2、9、10的四个信封让他挑选。刘亮挑了9。在西安市新城区公证处人员的监督下,刘亮从9号信封中抽出一张纸,上面写着“宝马”!这个小伙子中了特等奖!

刘亮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戴上大红花,随着女模特坐上轿车,在西安市巡游了三个小时,为即开式体彩做足了宣传。

刘亮,喜中宝马时现场拍摄宣传照片!

宣传完毕,刘亮美滋滋的返回家中,就等着去体彩中心正式兑现宝马和奖金了。然而就在这时,他接到了陕西体彩中心的通知,告诉他彩票做废,不但一分钱奖金也得不到,同时体彩中心还警告他说,其所持有的这张中奖彩票系伪造,已送交国家体彩中心鉴定,证据确凿后刘亮还要负刑事责任。

听到体彩中心说不但宝马没了,还有可能被抓。情绪激动的刘亮于3月25日下午4时许,爬上西安体彩销售处门口的广告牌,威胁要跳下自杀,准备用极端的方式证明自己的清白。

广告牌上的亲友在劝说刘亮(右)下来!

此时,围观的群众越聚越多,刘亮此举瞬间引起全社会关注,西安老百姓众说纷纭,怀疑体彩中心作假,新闻媒体也闻风而来,央视焦点访谈组目组也进行了报道,警方接到报警后,介入调查。

宝马彩票案疑点重重

报警的是陕西体彩中心,并且身为体彩中心主任的贾安庆,信誓旦旦的表示,“彩票的信誉就是我们的生命,以人头担保体彩中心没做假。刘亮所持中奖彩票是假的,不管是他作假还是别人作假,他拿这张假彩票领奖,是诈骗行为,奉劝当事人尽快投案自首。”负责现场即开彩票销售工作的杨永明,当时面对采访时也明确表示,假彩票是张亮所持有的。

彩票销售方杨永明接受央视采访!

而刘亮这边也有说词,“假的?众目睽睽之下,工作人员亲手验收,公证员亲眼监督,主持人亲口宣布的头奖彩票竟然是假的?我这票要是假的,在他们手里拿了两小时以后,为什么还给我开奖?他们当时要是说是假的,我就是在开奖现场碰死都不后悔。”

两方都十分肯定自己的说法,都不像是在说慌,这就奇怪了!那这张假彩票是从那里来的呢?怎么能证明是刘亮造的假呢?随着案件的深入调查,疑点越来越多!

这次开奖,总共有12人获得一等奖,4人获得特等奖!除了刘亮外,有2个获得特等奖的人,身份信息连身份证号登记的都不全,这样的情况下奖项也都领走了,这是什么操作?还有1个中了特等奖的女人,中奖前就与杨永明的手下时常有联系,应该是熟人。而杨永明负责发放奖品的这个手下,在接受完警察询问后就失踪了。这种种的迹象表明,这个案件很不寻常,有猫腻!

宝马彩票案真相浮出水面

杨永明庭审图片!

警方以中特等奖的女人为突破口,终于找到了问题的所在,这是一起狼狈为奸,利用手中权利,诈骗侵吞彩票财产的案件。

原来,杨永明,曾经是体彩中心长期奖品的供货商,通过这层关系与陕西省体彩中心上下都混的很熟,在这其间没少给体彩中心主任贾安庆好处,随之便顺理成章的承包了西安即开彩票的销售权。

在举办即开彩票销售的过程中,由于需要宣传,需要场地费用等等,杨永明觉得不怎么挣钱,于是打起了奖品的主意!这次中特等奖的人,除开刘亮,全是杨永明花2000元找的托。等他们领完奖,奖品又还给杨永明,如此循环,杨永明销售彩票的成本就大大降低了。而刘亮能够中奖,完全就是个意外,是杨永明犯的一次失误,当天犯的迷糊造成的。

彩票销售方操控中奖太简单

主持人是获奖的关键!

首先,他们会将前一期其他中奖者兑付过的彩票取来,交给“托儿”,让他(她)们进入二次抽奖环节。在二次抽奖环节中,再拿出几个信封,其中一个信封里有“宝马纸条”,他们会暗示“托儿”去抽这个信封,从而骗取大奖。

虽然原本装大奖的信封都在公正下密封好,由体彩中心负责保管,但是因为体彩中心主任得到了好处,所以交给了销售方杨永明保管。杨永明将信封在强灯泡光下一照,就知道那个信封有奖,然后在记好信封编号就好!没想到,这次杨永明犯迷糊,记错了信封编号,使得刘亮阴差阳错的中了大奖!

案件可以说基本上已经水落石出了,该抓捕的嫌疑犯都抓住了,但是杨永明他们还是一口咬定刘亮的这张彩票是假的!警察也疑惑了,按理说杨永明所有的犯罪事实都交待了,不可能为这一点小事死扛,而中奖的彩票里确实有一张是假的,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呢?

宝马彩票案又牵出案中案

宝马彩票案犯罪嫌疑人全部落网!

警方又经过逐一排查,发现当天一等奖中奖的刘先魁具有重大作案嫌疑。

6月3日刘先魁被捕归案,经过审讯得知,刘先魁和邻居黄四清听说“即开型彩票”可以中宝马车,于是事先通过变造的方式伪造了彩票,并且无巧不成书的于3月23日前往售彩现场进行兑奖。黄四清变造彩票的水平颇高,一时骗过了杨永明的眼睛。只是接下来的抽奖,刘先魁并没有抽到特等奖。

杨永明晚上核对彩票时才发现存在假彩票,自然怀疑到不是“托”的刘亮身上,这才引发了其后的一系列事件。

宝马彩票案对彩票业的影响

通过此次案件的曝光,对彩票业的影响是巨大的。直接与本案牵挂的违法彩票销售情况就有11起,相关违法人员就有40多人。而全国有多少这种即开彩票在销售,又有多少销售中的违法现象?让人不敢想象!

大家应该经常会看到过另一种报道,这种即开彩票,销售到最后还存有大奖的时候,有些人就会一次性包圆彩票,但刮到最终这个人却也没有中奖。这种情况也相当普遍,也说明了即开彩票的水很深,很乱!

而此案也使得人们对彩票业失去了信任,很多人都认为彩票都是骗人的,而国家彩票中心为此也取消了这种即开彩票的销售方式,制定了更为严格的行业规定。

如今,曾经胜行的即开彩票已经消失在人们的视线里,尤其是过年过节时人山人海的抽奖现场,已经成为那个时代的一种记忆!而我记忆里,这种形式的彩票,最早的大奖,应该是天津大发面包车!

让你一直念念不忘的一位异性的名字是什么?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不知不觉的爱上一个人,因为一件事,或者是无私的关怀,使我在网上爱上了你 ,只知道你的网名,只知道你的文才,他有时是那么摇远,有时是那么近,近时好像听到你的呼吸声。

我和你是在QQ上相认,又在空间熟悉 ,让我爱你 让我恨你,当你的网名一出现的时候,我的心痛痛的跳着,我知道我已爱上你,我翻着你的QQ和你写的文章,看了一遍又一遍。

我知道你把我领向360在哪里,看着你给我的信,我知道你很自历的人 你的馆名,我已牢记下 在那里转发了你许多的歌曲 ,看见了你发出的文章,我知道我自己网恋了,进网十年了,第一次发生这个爱,心痛的爱 也许就是不应有的爱吧。

后来离开了那个QQ号,又注册了新的号。在心底里留下这美好回忆

到后来就自己把这段爱,压在心底把 。

版权声明:文章均来自网络,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我们将配合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