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见亲戚死了 你有什么冷知识分享吗
梦见亲戚死了,你有什么冷知识分享吗?
我的兴趣在语言文字领域,就说两个与语言文字有关的冷知识吧!
以最快的速度,说出下面两组汉字的颜色:
第一组:
应该没有什么难度吧,很快就说出来,我也是!!
第二组:
你是不是在识别第二组汉字颜色的时候,被汉字的意义所干扰,而花了较多的时间辨认出颜色?
即便你知道这是一个坑,你还是无法规避。
绝大大部分人都是这样的。我也是。
好,再来,我们一个个来,手机或者鼠标下滑的时候,以最快速度说出汉字的颜色:
你的速度怎么样?我做这个实验是出奇的糟糕,要两三秒钟才能说出正确的颜色。
我看到YOUTUBE上最糟糕的测试者,要求在一秒钟说出正确的颜色,这家伙几乎每一个都说错:
这个实验是认知心理学上很有名的一个实验,叫做——斯特鲁普颜色与文字实验(Stroop Color and Word Test,简称SCWT):
斯特鲁普效应展示了人们对事物的认知过程已是一个自动化的历程。当有一个新的刺激出现时,如果它的特征和原先的刺激相似或符合一致,便会加速人们的认知;
反之,若新的刺激特征与原先的刺激不相同,则会干扰人们的认知,使人们的所需的反应时间变长。 ---引自维基百科词条:斯特鲁普效应说简单一点:表示颜色的汉字,如果与文字颜色不一致:字义信息和字体颜色信息发生冲突,会导致大脑有一个困惑的过程,所以,没法快速作出正确的判断。
这种效应叫做斯特鲁普效应(英语:Stroop Effect)。这种现象在汉语、英语、法语。。。。。中都存在。-------------------------------------------------------------------
但是,假如叫一个不认识汉字的外国人,他能轻而易举的分别。
我现在没办法找一个外国人,我可以找一种你最不可能认识的文字,让你来做这个实验。
就用最奇葩的「猴子文」吧!如下图是「猴子文」的手机输入界面:
这种「猴子文」叫僧伽罗语(Sinhalese):
属【印欧语系】下的【印度语族】,是斯里兰卡主体民族僧伽罗族的语言,是斯里兰卡的主要官方语言。僧伽罗语形成于公元前六世纪。
「猴子文字母」的国际音标注音你完全不认识下面几个猴子文是什么意思,你就能很快的说出其颜色,因为这个时候你不会被文字的意义所干扰:
其实,猴子文对应的中文意思是「红、黄、蓝、绿、黑」
我们再来用汉字表示,你还能准确的快速的说出颜色吗?不能的,会有所干扰。
如果用汉语拼音表示颜色呢?你可以试一下,相对汉字要容易点。
-------------------------------------------------
维基学院做的【改良版斯特鲁普效应实验】
测试者母语为中文
用【中、英、注音符号】三种文字符号见:https://beta.wikiversity.org/wiki/%E6%94%B9%E8%89%AF%E7%89%88%E6%96%AF%E7%89%B9%E9%AD%AF%E6%99%AE%E6%95%88%E6%87%89%E5%AF%A6%E9%A9%97根据这个实验所做的的统计数据显示,斯特鲁普效应强弱取决于两个因素:
1、语言文字的熟悉程度(母语和非母语):
在【字体颜色】测试项目中,非母语的英文最快反应,斯特鲁普效应影响较弱。
在【词语意义】测试项目中,非母语的英文则需要最长的反应时间。斯特鲁普效应影响最强。2、文字的特性:
汉字的字形与颜色意义密不可分,在做【字体颜色】判断时,反应时间最长,斯特鲁普效应较强。
但用注音符号或者汉语拼音这种表音符号的表示颜色的时候,反应稍微快一点,斯特鲁普效应影响较弱。结论1就是说:越不熟悉的语言,对字体颜色认知干扰越少,所以用猴文字,你完全不受干扰。结论2就是说:汉字因为是独一无二的意音文字,对字体颜色认知干扰,是强于纯粹的字母表音文字,斯特鲁普效应较强。总的来说:汉字能以形索义,形和义联系比较紧密,所以,字义和颜色不一致发生冲突很强,导致我们判断时间加长。注意,这不是缺点,这是拼音文字不具备的优点。当然,拼音文字也有自身的优点。
汉字,形义结合紧密的这种特点,是可以通过测试脑电波测试出来,诉诸定量定性的科学分析,这是当年很轰动的一项研究,这就是另一个冷知识点,以后有机会在讲。
-----------------------------------------------------------
好,总结一下冷知识点:1、文字信息与文字颜色不一致的时候,会影响大脑对颜色的判断。越释熟悉的文字,判断颜色越慢,越是不熟悉的文字影响越小。2、世界上最奇葩的文字:僧伽罗语,因为僧伽罗文的字母形状个个都像猴子,所以,网上称为猴文字。3、最后介绍一下【斯特鲁普效应】:【斯特鲁普效应】最早是由自美国心理学家约翰·里德利·史楚普(John RidleyStroop),在1935年发表的一篇论文中提出。 论文名字《Studies of interference in serial verbal》,引用量达到一万六千多次。是学术史上最经典的论文之一。
论文信息源:Stroop, J. R. (1935). Studies of interference in serial verbal reactions.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18(6), 643.这种开创性的论文写一篇,就可以称为「著作等身」,够你臭屁一生,如:
图灵讨论奶牛身上的花纹是如何形成的论文,香浓提出信息熵原理的论文、高锟提出光纤通讯的理论模型的论文。。。。。都很短小,但开创了一个全新的领域。
爱因斯坦在1905年这样的论文一共写了五篇:阐述光电效应、狭义相对论、计算原子数量。。。。。等五篇划时代的小论文,
你身边有没有没病没灾却突然离世的年轻人?
我儿子同学李海涛就是没病没灾突然去世的。
李海涛去世时才不到三十岁,他是参加单位年会时,喝了点酒后便回宿舍睡觉了,第二天有人发现他没去上班,于是就去宿舍找他,却意外地发现他早已死在床上了。
李海涛死后,他爸妈怕邻居们知道看笑话,没有在家办丧事,而是悄无声息地将李海涛送到火葬场火化了,然后直接把他的骨灰送到墓地埋了。
李海涛单位赔了他家人六十多万元,这笔钱李海涛爸爸一分都分给李海涛妻子,他认为钱给了媳妇后,她丢下一双儿女拿钱改嫁了怎么办?他认为只有将钱放在自己手里才能拴住儿媳妇。
李海涛没死时,他的媳妇找人算过命,算命先生说她是属羊的人,今生难逃守寡的命运,李海涛好好地突然死了,她认为是命中注定的事,她也只能认命了,她认为公婆白发人送黑发人挺可怜的,她不忍心让这个家支离破碎,所以她决定跟公婆一起生活,共同扶养这两个孩子成人。
李海涛爸妈带着儿媳妇和两个孙儿,从现在住的新房子里搬到老房子里住,他们怕邻居们打听儿子的下落,可是老房子的邻居能不问他们吗?伤疤越是怕人揭越是有人揭,两个年幼的孩子也会时不时地问他们:“爸爸上哪里了?怎么还不回家呢?”老邻居们也会问他们:“怎么没见李海涛呢?”他们的泪水只能强咽下去,心痛只能靠时间来慢慢疗伤,愿逝者安息,生者坚强,希望身边的亲人和好友都能,平平安安,生命健康。
有哪些非常冷门的冷知识?
冷知识,朱德、彭德怀、林彪等开国将帅,并不是我军历史上第一批被授予军衔的人。
1955年9月27日下午17时,毛泽东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举行了隆重的授衔仪式,以表彰为新中国成立做出了卓越功绩和巨大贡献的功勋将领们。
毛泽东为朱德等人授勋
从此,从1955年至1965年,被授予或晋升军衔的将帅们统称开国将帅,共和国开国将帅总计有1614人。
分别有10名元帅(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10名大将(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肖劲光、张云逸、罗瑞卿、王树声、许光达)、57名上将、177名中将、1360名少将。
很多人以为,这批开国将帅就是我军历史上第一批被毛泽东授予军衔的人,其实并不是,还有6个人比他们早了10年被授予军衔。
这是怎么回事呢?这得从抗日战争说起。
一、争夺东北1936年12月12日,为挽救民族危亡、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毅然绝然,在临潼对蒋介石实行“兵谏”,扣留来陕督战的蒋介石,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提出抗日救国八项政治主张,逼蒋介石抗日。
1936年12月25日,在周恩来等人的努力下,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六项主张,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奠定了基础,此后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共再次合作,一致抗日。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全面抗战正式开始。
但是,国共双方在抗日战争中矛盾重重,互相戒备,尤其是蒋介石多次挑起冲突,甚至发起皖南事变,采取武力,迫害新四军。
1945年8月8日,苏联根据雅尔塔会议精神,忠于同盟国义务,宣布从次日起与日本进入战争状态,正式对日本宣战。
苏联红军进军东北地图
8月9日,苏联远东第一方面军、第二方面军、太平洋舰队、黑龙江舰队,编成11个合成集团军、一个坦克集团军、一个骑兵机械化集团军、三个空军集团军、三个防空集团军,兵力总数150万。
一东一西一北,出兵东北。
东路大军,由麦列次科大元帅的第一方面军与关东军主力激战,8月19日,东路军攻占图们、勃利、敦化、汪清等战略要地。
西路大军,由马利诺夫斯基元帅指挥贝加尔方面军,由蒙古东,穿越沙漠、大兴安岭,横扫一切抵挡的日军,攻占齐齐哈尔、张北、承德、赤峰,切断东北日军与华北日军通道,兵锋直指长春、沈阳。
北路大军,普尔卡耶夫将军的第二方面军经乌苏里江、黑龙江,沿松花江南下,攻占日军重兵把守的瑷珲、宝清、佳木斯等地,直逼哈尔滨、齐齐哈尔。
8月19日、20日,苏军空降部队在双辽、辽源、吉林、大连、旅顺、哈尔滨、长春、沈阳等城市空降,配合东路西路陆军行动,东北重要城市的日军都被消灭 8月31日,东北全境解放。
在解放东北过程中,苏联红军共击毙日本关东军8.3万人,俘虏日军59万人,缴获了3700件弹药、600辆坦克、861架飞机、1.2万挺机枪、2000多辆军车,日本关东军基本被歼灭。
由于8月6日和9日,美国向日本扔了两颗原子弹;8月9日,苏联150万大军出兵东北。 日本帝国主义终于撑不住了。
1945年8月15日,日本正式向中国及反法西斯同盟投降,抗日战争胜利结束。
此时,东北的归属引起了国共双方的争夺。
1945年9月15日,在延安主持中央工作的刘少奇、朱德、任弼时等人听取了先期出关的冀热辽军区第十六军分区司令员曾克林的汇报后,随即召开了政治局会议,后经向在重庆参加谈判毛泽东请示,最终确定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决策。
而且决定派彭真、陈云、叶季壮、伍修权、段子俊、莫春和等六人和曾克林一起飞回东北与苏联红军接洽接收东北事宜。
9月16日,为协调中苏两军行动,方便接洽,中央以军委主席毛泽东的名义授予彭真、陈云、叶季壮中将军衔;授予伍修权少将军衔;授予段子俊、莫春和上校军衔,并用中、俄两种文字写下任命书。
这样他们六人就成为我军历史上第一批被授予军衔的人。
接下来,让我们看看他们六人为何能被授予军衔。
二、彭真彭真(1902年10月-1997年4月),原名傅懋恭,山西省曲沃县人。
1922年,彭真考入太原山西省立第一中学,参加进步组织青年学会。
1923年,彭真光荣入党,请注意时间,这会是1923年,建党才两年,彭真其实是山西省中共组织的创建人之一。
彭真
此后,他在太原、石家庄、天津、唐山等地组织领导工人运动、学生运动,是我党在北方地区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1929年,由于叛徒出卖,彭真在天津被捕,被判处6年徒刑,直到1935年刑满释放。
出狱后,彭真被分配到北方局天津工作组工作。
由于原北方局的柯庆施等人积极执行王明左倾错误路线,北方党组织遭受严重破坏。
1936年春天,新任北方局书记刘少奇到华北后,重建党组织,撤换一批不得力干部,彭真被任命为北方局组织部长,与北方局秘书长林枫一起,成为刘少奇的左膀右臂。
抗战爆发后,彭真北方地区开展游击战争、创建抗日根据地。
1938年,彭真任晋察冀分局(北方分局)书记,同聂荣臻等一起,发展、巩固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1941年,彭真到延安汇报工作后,留在延安,任中央党校副校长、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城市工作部部长。
1945年,彭真出席七大,当选为主席团成员。
8月,毛泽东去重庆谈判,为了避免意外情况下中央还能正常运转,增选陈云、彭真为中央政治局候补书记。
也就是说,彭真资历非常老,又长期在北方工作,因此这次授衔,他被授予中将军衔。
前排左一为彭真
有意思的是, 1955年9月27日,毛泽东在怀仁堂给开国将帅授勋时,他兼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兼秘书长。
因此,他是授勋仪式的主持人,就是他宣读了“十大元帅”名单。
不过,由于他已经参加行政工作,不在军队服役,因此十年前被授予中将军衔的他,这次授衔时却与金光闪闪的将星无缘。
三、陈云陈云(1905年6月1-1995年4月),江苏青浦人,出身贫寒,2岁丧父,4岁丧母,由裁缝出身的舅父抚养。
1919年高小毕业后因家贫缀学,到上海商务印书馆当学徒、店员。
1925年5月30日,上海学生两千余人抗议日本纱厂资本家镇压工人大罢工、打死工人顾正红,声援工人,并号召收回租界,被英国巡捕逮捕一百余人。
很快,万余群众聚集在英租界南京路老闸巡捕房门首,要求释放被捕学生,高呼“打倒帝国主义”等口号。
英国巡捕竟悍然开枪射击,当场打死十三人,重伤数十人,逮捕一百五十余人,造成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
“五卅惨案”爆发后,随即在全国范围内引发了一次伟大的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这就是著名的“五卅运动”。
陈云当时就参加了五卅运动,随后光荣入党。
1930年,年仅25岁的陈云先后在六届三中、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第二年又当选中央委员,堪称是年少有为。
陈云
1933年,陈云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随后参加第五次“反围剿”和二万五千里长征。
长征期间,陈云任红五军团(军团长董振堂)中央代表,后任军委纵队政委。
1935年1月,陈云参加遵义会议,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1935年6月,陈云秘密离开长征队伍,经成都、重庆,只身到达上海,恢复地下组织。 随后,他又由上海抵莫斯科,向共产国际报告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的情况,撰写了最早宣传红军长征的《随军西行见闻录》,并参加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
1937年4月,陈云回国,到新疆乌鲁木齐,任驻新疆代表。
5月,赴新疆、甘肃交界的星星峡地区,援助接应红军西路军余部400多人进入乌鲁木齐。
11月,回到延安后,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
陈云自25岁进入中央以来,此后一直处于领导核心之中。
1945年,陈云与彭真一起增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书记,后彭真一起赴东北,组成东北局,任东北局副书记兼东北民主联军副政委,为东北全境的解放和东北经济的恢复做出了突出贡献。
1950年,任弼时逝世后,陈云转正,任书记处书记,成为“五大书记”之一。
1954年陈云任国务院副总理兼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
陈云与刘少奇、毛泽东合影
陈云是一个经济天才,有“红色大掌柜”之誉,他经济领域,他说第二,估计其他领导人也不敢说第一。
自新中国建立以来,陈云就长期主持全国财政经济工作,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的开创和奠基,作出了突出贡献。
1955年授勋时,由于他也已经从事行政工作,因此他也没有被授予军衔。
四、叶季壮叶季壮(1893年-1967年),广东新兴县船岗水湄村人人,原名叶毓年。
叶季壮出生12天,母亲就不幸病逝,他从小由奶妈哺乳长大。
7岁到私塾读书。后进入私立民德小学堂读书。
高小毕业后,考入广州广东公立法政学堂。 1914年毕业后,叶季壮在汕头当半年实习法官,在新兴县政府任半年总务科长。
随后从事新闻和教育事业,在新兴、香港办有报社。
1925年6月19日,为了支援上海人民的五卅运动,广州和香港爆发了规模宏大的省港大罢工。
这次罢工,总计历时1年零4个月,是当时世界工人运动史上时间最长的一次大罢工。
叶季壮就参加了省港大罢工,1925年11月,叶季壮入党。
1927年,叶季壮参加广州起义,1929年12月,又参加广西百色起义,任红七军政治部调查科科长、红七军政治部主任。
后来,叶季壮随红七军北上到达中央苏区。任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政务处处长兼组织科科长,红一方面军供给部部长、政委。
从此,叶季壮一直负责军队后勤工作,是红军将士们的大管家。
而后他参加了历次反围剿、二万五千里长征。 1936年9月,中央军委成立后勤部,叶季壮被任命为后勤部长兼总供给部长。
抗战爆发后,叶季壮任八路军总部野战政治部军需处处长、中央财政经济部副部长、中央军委后勤部部长兼政委。
在国民党反动派对解放区实行全面经济封锁的恶劣环境下,叶季壮为我军解决供给困难作出重大贡献。
叶季壮
1945年9月,叶季壮继续发挥自己大管家的作用,随彭真、陈云赴东北,历任东北人民自治军总后勤部第一任部长兼东北银行行长、东北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东北人民政府财政部长兼商业部长等职。
作为陈云的助手参与东北解放区的财政领导工作,为发展东北经济,搞活东北贸易作出了重大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叶季壮任新中国第一任贸易部长,协助陈云主持财政经济的领导工作。
1955年授勋时,他也因为同样的原因,没有被授予军衔。
五、伍修权伍修权(1908年3月6日—1997年11月9日),祖籍湖北大冶,出生于湖北武汉武昌。
伍修权在武昌高等师范附中读书时,遇到了我党的创始人之一陈潭秋。
在陈潭秋的引导下,伍修权开始走上了革命道路。
1925年秋,17岁的伍修权作为进步青年的代表被推荐到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
与王明、博古、张闻天、王稼祥、蒋经国等人同学。
因此,他和王明、博古关系很好。 1930年,伍修权转为苏共候补党员。
1931年,伍修权回国,回国后转为我党正式党员。 到中央苏区后,伍修权先后担任闽粤赣军区司令部参谋、模范团政委,直属第三师政委,福建军区汀连分区司令员兼政委等职务。
其间,参与编写了我军早期的军事教材,编译了苏军战斗条令,参加了第三、四次反“围剿”。
很有意思的是,他就是当时中央军事顾问李德的翻译。
1934年10月,伍修权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
1935年1月,伍修权列席遵义会议,始终旗帜鲜明地拥护以毛泽东。
遵义会议后,伍修权任红三军团副参谋长(军团长彭德怀、政委杨尚昆、政治部主任李富春、参谋长邓萍),参与组织抢渡金沙江、吴起镇、直罗镇等战役战斗,为长征做出突出贡献。
抗日战争爆发后,伍修权任八路军驻兰州办事处处长抗战时期,历任八路军驻兰州办事处处长、中央军委一局局长、总参谋部作战部副部长。
伍修权
抗日战争胜利后,伍修权赴东北,在东北工作期间历任东北军区司令部参谋长、东北民主联军第二参谋长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伍修权历任交部苏联东欧司司长、中联部副部长、中国驻南斯拉夫首任大使等职。
没错,伍修权一直从事外交工作,成为一个出色的外交家。
直到1975年4月,伍修权才回归军队系统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
由于授勋的时候,他正从事外交工作,他因此也没被授予军衔,他是少有的没有军衔却担任解放军高级将领的人,也称得上一个奇事了。
六、段子俊。段子俊(1913年—2006年),河南济源人。 1927年毕业于济源第一高小,随后考入省立第13中学,1930年毕业后加入共青团。
1932年7月,段子俊被选派到苏联学习,后又转入共产国际交通部主办的无线电工程学校学习。
也就是说,段子俊其实是个技术型人才。
1938年,段子俊带着呼号密码回到延安。他对原有电台设施进行重新安装调试,终于与莫斯科电台首次联络成功,从而使中苏两党能够直接联系,段子俊为此受到书面嘉奖。
他还为毛泽东办公的窑洞内安装调试了无线电话,受到毛泽东热情款待。
抗战爆发后,他历任中央军委三局科长兼通讯器材厂厂长、中央军委三局处长。
1945年9月赴东北后,任中央军委驻东北通讯联络分局局长兼东北军区三处处长。
为培养我军急需的通讯技术人才,段子俊奉命在大连创办无线电工厂和学校,任大连光华电器总厂厂长、关东电讯工程专门学校校长。
新中国成立后,段子俊任东北邮电总局第一副局长。
朝鲜战场爆发后,段子被中央紧急调往沈阳,任东北邮政总局党委书记,有力地确保了中央与志愿军总部的电讯联络。
段子俊
1950年12月,中共东北局副书记李富春召见段子俊,告诉他:中央决定成立航空工业局。
段子俊欣喜若狂,随后与何长工、段子俊、沈鸿三人组成代表团赴莫斯科,与苏联就援助我国建设航空工业进行谈判。
回国后,就组建了航空工业局。
1951年4月17日,航空工业局宣告成立,段子俊任局长。
此后,段子俊从事航空工业事业30多年,历任重工业部航空工业管理局局长,第二机械工业部第四局副局长,第三机械工业部(航空工业部)副部长等职,为创建中国航空工业作出重要贡献,是新中国航空工业主要创始人之一。
七、 莫春和莫春和(1916年-2002年),四川阆中人。 莫春和出身于一个家境贫寒的农民家庭。
8岁的时候,莫春和在本地太华山上学,读了3年私塾后,因家境贫困辍学。
不久,父亲病故,同胞妹妹饿死,母亲自缢。1933年夏,红四方面军解放他的家乡。
莫春和毅然决然报名参加了红军,被分配到红30军89师267团当一名掌旗兵,后任红4军军部、红33军军部通讯员。
长征期间,莫春和随红军三次通过荒无人烟的大草地,两次翻越大雪山,后调到红四方面军前敌总指挥部机要科工作。
西路军失利后被俘,后经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的交涉,回到延安。
抗日战争时期,任军委机要处股长、科长,中共中央机要处办公室副主任。
当时中央和军委机要科设在一起,莫春和的办公地点与毛泽东的住处近在咫尺,毛泽东多次表扬他的工作。
莫春和
抗战胜利,他奔赴东北,历任东北民主联军总部机要处副处长,第四野战军司令部机要处处长。
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共中央中南局机要处处长兼中南军区机要处处长。
1955年8月,莫春和调任总参谋部机要局副局长,同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
1964年,莫春和晋升为少将军衔,跻身开国将军之列。
他是1945年首批被授予军衔的6人中唯一一个开国将军。
结语、以上就是我军历史上6个最早被授予军衔的革命英雄。
由于功勋卓著的开国将帅们实在太过耀眼,很多人只知道1955年授衔的将领,而忘了这6个第一批授衔的英雄。
他们有的闻名遐迩,有的默默无闻,但他们都为了同一个目标,同一个理想,为新中国做出自己的贡献,任劳任怨,兢兢业业,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今天的繁华盛世,正是他们用自己的鲜血和汗水所铸就的。
铭记历史,铭记英雄。
此致,敬礼!!
我去到两年未见的老同学家里?
感谢你的邀约啊!
首先你们已经分开2年了,两年间你们没有联系,想必只有微信电话联系吧!
你因出差到了老同学的城市,还到老同学的家里,老同学热情的招待你,你发现了自己丢失俩年的大衣,那你当时怎么没有质问她这衣服的来历啊!
如果是我,我就会当时问:这不是两年前丢失的大衣吗?怎么在你这里,看看同学怎么回答你。
看看你们还能愉快的吃完饭吗?
我说一个我的故事:
在五年前,我突然接到公司开除我的通知,我气不过,我又没犯错误,为何开除的是我。
后来我才知道,是刚来公司没多久的主管管不了下面的员工,她又看不惯我的做法,因为她刚来公司,对公司制度不是很了解,员工不服她,所以很多同事就找我,我也不能不帮同事们,但是我提前和她说了,这是主管做的事,我不能越权,但是同事们又不想去找她,她说不明白,也很不肯定,还耽误事。
后来公司就和我说:让我把知道的都告诉主管,以后有问题就找主管就行。
我天天都是掏心掏肺的把我知道的全都和她说了,她还记了好多笔记。还和我聊了好久,还说她特别需要这份工作,因为她是个单亲妈妈,家里还有一个孩子要养,老公得病走了。
我顿时心里特别同情她,也很乐意帮助她,我们就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我把公司里情况,和每个人负责的东西,都交给她。
她也渐渐上手了,工作也顺当起来了。
有一天,我们因为一个客户订单发生了冲突,同事都指责是她的错,她说是我的错,我们俩个人上晚班的时候吵了起来。
我也没说什么,因为我知道公司有监控,可是第二天晚班时候,公司通知我去开会,去了领导告诉我,我被劝退了,意思是让我离职,原因尽然是我要当主管。
我当时就生气了,我说:我对那个职位没兴趣,我没有时间,我还要带孩子,下班还要接孩子,我接受不了加班,我从来没有想过主管这个位置。
可是领导说:公司已经决定了,还是要劝退我,我就质问领导是不是那个主管说了什么?
领导说:没有,是公司高层决定的。
但是直接告诉我:应该是主管和领导说了什么,要不然我做好好的为何劝退我呢?
但是我也不知道主管和公司领导说了什么,我就这样我离开了,因为是公司主动开除我,我最后获得了经济赔偿。
心里多少有点不甘心和委屈,我就带着孩子出去玩,看到一家公司应聘,我就参加应聘,居然人家要我了,我两天不到就找到了新工作,而且薪水待遇比之前的还要好。
来到新公司上班的时候,因为要核实我在以前公司的情况,我就把领导电话给了新公司的主管,没想到原来公司对我一致好评,我让我很意外。
但是我一直有个疑问,公司为何要劝退我,为何要损失那么多钱要我离开公司,而不是开除那个刚应聘2个月的主管。
我实在心里想不通,多少次话到嘴边就想问问那个领导为何开除我,可是我又没法问出口。
随着时间一天天过,这件事也就淡忘了,也无所谓了,知道了能怎么样呢?还影响我心情。后来就不了了之了。
直到有一天领导突然给我发信息,问我,最近干嘛呢!工作怎么样,我们聊了很多,聊了这几年的变化,可就是没聊那件事,当年为何开除我?
我心里憋啊,就是想知道原因,正当我要为问的时候,当年的领导开口说:当年开除我,是因为我下班就走,上班就来,没有给公司带来额外的工作时间,综合考虑还是让我回家陪孩子,找个相对轻松点的工作,我说没有了吗?就这吗?
领导也说了一些当年那个主管对我说了一些不好听的话,
一山不能容下二虎,所以只能让我离开了。
还有一个原因那个主管是走后门进来到,领导也不好多说,就只能委屈我了。
所以当我知道一些不好的因素后,我还不如不知道,就保留那份美好多好。
所以你也是,既然知道那衣服是你的了,你何必再重提一次,弄的大家连朋友也没法处了呢?
你们就保留这份美好,哪天不小心提起来了,朋友觉得不好意思,还会主动送你一件衣服呢。
俗话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不要非要弄个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啊!时间是最好的良药,一切都会给你一个答案的。
不知道我给你的回答还满意吗?记得回我一下啊![玫瑰][玫瑰][玫瑰]
[比心][比心][比心]
你们都听说过什么野史?
俗话说:权力是最好的春药。这话既适用于男人,也适用于女人。
慈禧太后通过垂帘听政,窃得大位,成了清王朝的实际掌权者。权力巩固后,宫禁幽深、盛年寡居的寂寞生活,这位权欲勃发的太后是难以忍受的,和吕雉、武曌一样,富贵优裕之下便思淫欲,千方百计寻欢作乐。
宫禁深深,戒备森严,慈禧太后在后宫中如何寻欢,外人是无法一窥真相的。但从史料中有意无意露出的只言片语中,我们还是能略微了解一些。
因宫中男人缺乏,慈禧太后首先瞄准的对象只能是太监。太监头子安德海和李莲英先后得宠。《清史稿》载,安德海长相俊雅,又长于媚术,以柔媚乖巧、善解人意求欢于寡居的慈禧太后。慈禧对其宠溺无比,以至有求必应,语无不纳,恩爱不逊于夫妻。
时间一久,这宫闱秽事就传的沸沸扬扬、阖宫皆知了。年轻的同治帝对母后和宦官安德海的香艳传闻异常恼火,暗中恨恨的咬牙切齿。
同治帝和仁厚慈爱的东太后慈安一向亲近,况且慈安对他有养育之恩,因此时常去找她诉说心中的烦恼。东后慈安对西太后秽乱后宫的丑闻也极为不满,亦很同情少年同治帝, 她认为若对此秽事不闻不问,听之任之,西太后岂不就是武则天再生?日后若撒手人寰,有何脸面去见九泉下的咸丰皇帝?
清廷一贯严禁太监出宫。然而,被慈禧太后宠坏了的小情人安德海无视清宫禁令,再三请求太后批准他出宫办差,想出去撒撒野。西太后当然疼爱小安子,对其百依百顺,也就破例同意他出宫。
安德海在宫里憋久了,一出宫好比鸟儿出笼,兴奋地找不着北。他带着一班女乐,游船上还悬挂龙旗,俨然天子出巡。
同治帝和东后慈安见安德海违禁出宫,觉得报复的机会到了。同治在东后的建议下密令山东巡抚丁宝桢,如果发现安德海在山东境内有何不法之事,立刻拘捕。安德海乘坐两艘太平龙舟沿大运河大摇大摆地进入山东,船上悬挂龙凤旗帜,带着很多随从和丝竹女乐,沿途吹吹打打,招摇过市。
到他生日那天,安德海更是忘乎所以,竟陈列龙衣,令随行的红男绿女们依次参拜。在古代,这可是僭越重罪,是要砍头的。
丁宝桢一直派人暗中跟踪安德海的太平船队,对其一举一动了如指掌。他侦悉详情后,立刻派人扣押了得意忘形的安德海。随后,安德海被诛杀,并当街曝尸三日,故意让世人看看这位与当今太后传出绯闻的太监是何嘴脸。
随后,丁宝桢再驰报西太后。还有一说,丁宝桢陈奏安德海的种种悖逆、不法行为,西太后理亏加无奈,不敢公然护短,只得忍痛下懿旨令丁宝桢将自己的小情人就地正法。
去了个安德海 ,又来了个李莲英。李莲英绰号“皮硝李”,因穷困潦倒,曾做过硝磺贩子、补鞋匠。后来,同乡好友沈玉兰见他可怜,就将他引荐进宫,当了一名杂役太监。
李莲英聪慧机敏,办事麻利,又梳得一手好头,举凡京师贵妇们流行的发式,他一琢磨就会。慈禧太后生活奢华,非常爱美,别人给她打理的发型她都不甚满意。后经沈玉兰引荐,李莲英到慈禧那儿一试手艺,居然出手不凡,慈禧很满意,李莲英因此得宠、发迹。
李莲英情商高,善于察言观色,侍奉慈禧太后体贴入微,乃至于太后一日也离不得他。得幸走红后他异常小心谨慎 ,从不恃宠生娇,胆大妄为。慈禧日益宠爱李莲英,好多年荣宠不衰,两人形影不离,情浓的化解不开。史载,慈禧常携李莲英一起并坐听戏,凡是小李子爱吃的东西,慈禧用膳时都会特意留给他。李莲英四十岁生日时,慈禧赏赐给他大量的珍宝、蟒缎。
彼时的李莲英,在气势与地位上早已令当初的安德海望尘莫及。由于慈禧独宠他,他遂成了宫中最炙手可热之人,以至于位高权重的军机大臣和各省督抚也竞相进献寿礼,争先恐后地巴结、取悦这位曾经贩硝、补鞋的皮硝李。李莲英是有清一代最具权势的大太监。他的尊崇待遇绝非一般太监所能享有的。
从相关史书中记载的只言片语上看,安德海、李莲英和慈禧太后的隐秘传闻是真实可信的。
但太监毕竟不是真男人, 只能隔鞋搔痒,解解孀居寂寞,所以民间传闻这位谙于权谋的太后和恭王奕䜣、科尔沁郡王僧格林沁都传过绯闻 ,这两人都是真汉子,但西太后和他俩的荒唐故事,其真实与否,实在无从得知,只能做茶余饭后消食扯淡的野史看待了。
还有更离奇的传说。据说慈禧喜欢吃清汤卧果(一种鸡蛋羹)。而京中做这种小吃最出名的当属金华饭庄。每日清晨,宫里都会派人到宫门口的金华饭庄买四枚汤卧果,由店伙送入宫内。 金华饭庄有个姓史的小厮,生的眉清目秀,皮肤白皙,很是英俊,且能说会道。因经常送卧果入宫,这位史伙计渐渐与李莲英混熟了,于是常常溜进后宫,找李莲英玩耍。一日,慈禧突然出现,见李莲英身边站着一位俊朗少年,就问这人是谁?李莲英很害怕,因为私自带人入宫违反禁令,但又不敢撒谎,只得如实禀告。慈禧得知后,不怒反喜,就将史某留在宫中,昼夜厮混在一起。一年后,生下一男婴,就是后来的光绪帝载湉。慈禧虽贵为太后,但毕竟是一寡妇,寡居生下孩子是不能养在宫里的。慈禧便偷偷把这孩子送到妹夫醇王载沣那里代为抚养,并将史某杀掉灭口。由此有人推测,同治帝死后,不立他的下一辈,反而立他的弟弟载湉。立子不立弟是清廷惯例,慈禧违反常规,定有其难以明说的原因,就是因为光绪载湉是他和史某生的亲儿子。
当然,这只是野史传闻,仅供娱乐,当不得真。
(插图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