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具盒里的对话 她长期出差的女儿其实早已去世了

本文目录

文具盒里的对话,她长期出差的女儿其实早已去世了?

我爸说,他剩下的日子还会哭三次,但我妈说,一次也不让他哭了。

前两年,我大姨过世了,我爸去参加葬礼,哭得很凶。他想起大姨对我家的那些好。我爸是个重情重义的人,谁对他好,他会感恩一辈子。

我妈30多岁的时候,在工厂做工时,手指头被机器轧掉两根。那两年冬天,我妈的手指恢复期间,我大姨就给我们姐弟做衣服,做棉鞋,还给我爸做过棉裤棉袄。

我爸参加大姨的葬礼回来,眼睛都哭肿了。回到家,躺到卧室的床上,他还哭。我妈说:“以后,谁的葬礼都不要通知你爸,你爸太重感情,又脆弱,他承受不了。”

隔了一天的早晨,我爸心情好一点,要去东江湾散步。我陪着我爸去。走到路上,迎着红彤彤的朝阳,我爸忽然伸出三根手指,对我说:“红啊,爸这辈子,还得哭三次。”

我心里咯噔一下,不太好的预感。我就问:“爸,什么哭三次啊?你想起什么来了?”

我爸说:“我身边的老人,都没得差不多了,你妈也说了,以后谁过世,也不让我去参加葬礼,可我自己哥哥兄弟的葬礼,我得去呀,你大爷,你二大爷,还有你老叔,身体都不如我好,他们可能都会走到我前头,我得去参加他们的葬礼,我就得哭三次。”

我大爷比我爸大6岁,现在快90岁了,我大爷做过一次大手术,身体恢复得还可以,但很瘦弱苍老。我二大爷比我爸大3岁,二大爷身体不好,有哮喘,他还有各种老年病。

我老叔虽然比我爸小两岁,但是,我老叔的身体,是我爸他们兄弟四人当中,身体最不好的一个。老叔前几年就得过脑梗,到医院救治了半个多月,隔了两年,又犯过一次,身体每况日下,他时常都糊涂了。

我爸认为,他的身体是兄弟四人中,最健康的,所以,他认为他两个哥哥和一个弟弟都可能走到他前面,他去参加三人的葬礼,肯定大哭一场。甚至是哭得死去活来。

因为我爸他们兄弟之间情意深厚,尤其我爸又太重感情,他对两个哥哥非常尊敬,对弟弟很是爱护。不说别的,就说我爸和我大爷的感情吧。

当年我爸从部队退伍回来,想回农村老家,我大爷当时在大安的木工厂当工人,我大爷就拦住我爸回农村种地,他力劝我爸来到大安,并把我爸介绍去机械厂当了工人。

我爸和我妈结婚,是我大娘做媒的。他们刚结婚时,没有房子,就住在大爷大娘家的仓房里。我爸对我大爷是言听计从,大爷说什么,我爸都不会反驳。

大约我六七岁的时候,我们家当时已经搬到罐头厂家属房那里住了,我爸和我妈吵架,我爸照着我妈的屁股用力地拍了几巴掌,我妈就哭着跑到大爷家,向大爷大娘告状,说我爸打她了。

我大爷派我表哥来家里,把我爸找去了,给我爸一顿训。直到今天,五六十年过去了,我爸跟我妈吵架,再没动过手。

所以说,我爸太重感情,真要是我大爷,二大爷,或者是老叔过世了,能告诉我爸吗?我爸还不得哭死啊?

所以,我爸跟我说“他将来会哭三次地”这句话,我回家之后,就悄悄地告诉了我妈。我妈听完,就说:“一次也不能让他哭了,他会哭出个好歹的。”

我妈后来就告诉我老妹和老弟,以后亲戚谁家老人过世,不要告诉我爸。尤其是我的大爷,二大爷和老叔,就是生重病了,也不要告诉我爸。

去年春天,我爸生病了,到省城住院手术。当时是我弟弟在陪护的。我爸是肠子有问题,前一天晚上灌肠的时候,我爸折腾了一晚上,冻着了,第二天就发烧了,没法做手术。

我爸当时躺在病床上,昏昏沉沉的,好像做了一个梦,他忽然睁开眼睛,看着我弟弟,说:“老儿子,我梦见你老叔了——”

弟弟就说:“我老叔干啥呢?”我爸说:“我梦见你老叔是小时候的事儿,不是现在。梦里,你老叔四五岁,胖乎乎的,在大铁门上爬过来,爬过去,可好看了。”我们的老叔,就是我爸唯一的弟弟。

我爸带着一丝微笑,又进入了梦乡。这时候,我弟弟的手机响了,是我堂姐的电话。这个堂姐,就是我老叔的大女儿。

我弟弟接起手机,还笑着说:“姐,我和我爸正说到我老叔呢,我爸说他刚才做梦了,梦到我老叔小时候的事,说我老叔——”

电话里,忽然传来堂姐抑制不住的哭泣声。我弟弟吓坏了,急忙说:“姐,怎么了?”我弟弟其实听到我堂姐的哭泣,就有了一种不详的预感,他看了一眼还在病床上昏睡的我爸。他就赶紧拿着手机,退到病房门外。

堂姐止住哭声,说:“我爸过世了,刚走不到十分钟。”弟弟泪如雨下,对堂姐说:“怎么办呢,我爸住院呢,告诉不告诉我爸?”

堂姐果断地说:“别告诉我三大爷了,也别告诉我三娘了,他们年龄大了,听到这个消息,我怕他们太难过,我就是通知你一声——”

我弟弟和堂姐挂断电话之后,他给我和妹妹打了电话,把这个不幸的消息告诉了我们。我在电话里就急忙叮嘱弟弟:“你赶紧洗洗脸,别让爸看见你哭过,这事不能告诉爸!”

跟弟弟挂断电话,我忍不住落下泪水。我看过我爸写的回忆录,我知道我爸跟我老叔的关系最亲近,老叔病逝的消息要是告诉我爸,我爸的心会疼碎的,那我爸就可能一病不起。

我爸是1940年出生的,老叔是1942年出生的,两人之间相差2岁。我爸五六岁的时候,山里的土匪到屯子里抢劫,我爷爷就带着奶奶等人,到其他屯子投奔亲戚。我大爷二大爷就带着我爸,去我姑奶家所在的屯子。

当时我老叔太小,三四岁,就跟着我奶奶,去了别的屯子,跟我爸就分开了。我爸自小就跟我老叔玩在一起,分开的日子,他很想念我老叔。后来听说土匪被打跑了,大家又回到屯子。我爸跟着两个哥哥回到家门前,老远就看到我老叔骑着院门槛子上玩呢。

我爸大声地喊老叔的小名:“小玉——”我老叔惊喜地抬头向远处望。当他看到是我爸回来了,他就从门槛子上翻过去,飞快地向我爸奔去。老叔小时候胖,胖胖的身子歪歪扭扭地奔跑着,跑到我爸跟前,就扑到我爸怀里,紧紧地搂着我爸。

我爸一辈子都忘不了这一幕。小时候,小哥俩也打架。我老叔力气大,打架爱下死手,会咬人。我爸心软,不敢下手。两人一旦打架,我爸就把老叔推倒,然后我爸就跑,跑到外面躲起来,我老叔追不上,就回家了。

等过了半天,我老叔就把打架的事情忘了,我爸再回家,哥俩继续玩。

我爸结婚后,在大安买了房子。老叔就带着他的徒弟一起来了,给我们家打家具。我老叔后来学的木匠。我家里的写字台,我的书架,都是老叔给我做的。

我爸对我老叔也很好,他看到我堂姐喜欢学习,就跟我妈商量,后来让我堂姐在我家借读了三年,堂姐后来考上大学,又考了研究生,在哈尔滨工作。

我爸和老叔的感情最深,还有,我爸表面上坚强,但是他感情脆弱。所以,老叔过世,我们一家都瞒着我爸,没让我爸知道。

我爸每年冬天,都要回乡一次,给我爷爷奶奶扫墓。我爸他们兄弟四人也是一年聚一次。但自从老叔过世后,每年给我爷爷奶奶扫墓,我妈就不让我爸回乡了,让我弟弟代替我爸扫墓。

我妈对我爸说:“你都80多岁了,别回乡了,这一路上,孩子们还得照顾你。”但我爸非要回乡。

我爸要是回乡,就会知道我老叔已经没了。所以,大家就想方设法拦着我爸。

我弟弟说:“爸,我的车子坐不下这么多人。”我爸说:“再雇一个车,我花车费。”

我弟弟说:“爸,今年冬天的雪太大了,万一雇的车,路上出点啥事呢。”我爸生气了,说:“能出啥事啊?你们咋不让回去呢?拦着我干什么?”

最后,我弟弟请我大爷出马,劝说我爸。大爷和二大爷,都已经知道我老叔过世了,大爷和二大爷,身体虽然没有我爸的身体健康,但他们更坚强一些,我爸感情脆弱。

大爷就来到我家,对我爸说:“这么冷的天,你就别回去了,万一冻感冒了,你又得住院,还得让儿女伺候,这不是给儿女添麻烦吗?我都不回乡扫墓了,让孩子们给爷爷奶奶扫墓吧,你别回去了!”

我爸一辈子都听我大爷的话。大爷这么一说,我爸虽然心里不情愿,但他也不得不服老,自从到省城手术之后,我爸的身体虽然恢复得不错,但也不如从前了,老了很多。在我大爷的劝说下,我爸终于决定不回乡了。

可是,第二天一早,我弟弟开车来接我妹妹回乡,不知道我爸怎么想的,他忽然变卦了,穿上羽绒服,就下楼钻进弟弟的车里,非要跟着回乡。

这种情况,怎么办?再要硬拦着我爸,我爸就会生疑了。我弟弟急得没办法。我妈说:“算了,由着他去吧,该井里死,河里淹不着。你们在路上多照顾你爸,你老叔的事情,不到最后一刻,不告诉他!”

我弟弟开车,带着老爸,还有我侄子、我妹妹回乡了。路上,我弟弟想跟老爸渗透一下,我老叔过世的事情,后来他想起我妈说的话,不到最后一刻,不把老叔去世的消息告诉我爸。我弟弟就拖延着,没有跟老爸说。

那天下着很多的雪,路上的雪越积越厚,我弟弟的车子出城一个小时,就开不了,坏在路上。

我弟弟对老爸说:“爸,这回谁也回不去老家了,车坏了,等着拖车来拖吧。”那天,雪下了一天一夜,幸亏弟弟的车被拖了回来,要是一直开到乡下,可能就被阻隔在乡下了。

弟弟也庆幸,半路上没有把老叔去世的消息告诉老爸,要是真告诉老爸了,老爸一着急,一伤心,他还不得昏过去呀?可能我爸就被直接送去医院了。

我爸终究没有回到家乡,他直到现在,还不知道我老叔已经不在了。逢年过节,亲人互相打电话问候,每年我老叔都给我爸打电话。但是我爸耳朵背,每次都是我妈接电话。

这年的春节,我爸在房间里贴年画,我妈站在门口,看着我爸贴年画,过了一会儿,我妈说:“老头子,刚才你老兄弟来电话了,问你过年好呢。”

我爸惊喜地回头,看着我妈,说:“他没说他身体咋样啊?”我妈说:“他说了,身体不太好,不过,没什么大事,让你多保重呢,他还说了,他老婶身体挺好,给他们家小儿子看小孙子呢,不能来大安看你了——”我爸相信了我妈说的话。

前一阵子,我回家看望老爸,老爸还对我说:“红啊,昨天我翻看我的回忆录,看到小时候跟你老叔玩,爸的心就酸了,又掉眼泪了。”

我拍拍老爸的肩膀,说:“好好养身体,等身体养好了,我带你回乡。”

写在最后:

老人年纪大了,他的子女、兄妹过世了,不要告诉老人。老人会因此伤心过度,会生病的。

我爸今年83岁,我老叔过世了,一直都没让我爸知道。我爸这人太重感情,他要是知道老叔过世,我爸伤心得可能一病不起。

这是一个善意的谎言。我爸不知道,就以为他的弟弟还在人间,还跟他一样,活得好好的,我爸的心里就会充满希望。

我是素老三,喜欢我的文章,请帮我 点赞、评论。谢谢!

70后80后的你们有没有受过老师的毒打或辱骂?

好吧,我是82年的。在我的印象里,上学的时候可没少挨老师的组合拳。我也不嫌自己丢人现眼,先自曝家丑。小学二年级被学校开除(明面上是转学,长大后从母亲那里得知其实就是开除),小学四年级被老师放弃(这个时候已经记事了,所以很清楚的记得当时班主任说的那句话:最后一排的角落里,自己随便玩吧,不要影响其他同学。)虽然是个彻头彻尾的学渣,但是还是在父亲的安排下进了本地最好的一中。

不要认为我无药可救,到现在为止我都特别感谢父亲当时的高瞻远瞩让我进入一中学习,虽然我“鸡立鹤群”(因为不用比较就可以确定我是全校倒数第一),但永远不要看扁了一颗上进的心。在这里我要实名感谢我的恩师,范小芳老师!如若没有她,或许我早就放弃了学业。(这是心里话)

范小芳是我的语文老师,也是我的班主任。她给我的印象就是一个矮小的中年妇女,对学生永远是一脸的黑线,毫无和蔼慈祥可言。我清晰地记得范老师和我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怎么这种学生会分到我的班里?如若放到现在,范老师估计早就被家长举报了。但是在我那个时候,这种言语可以算是分量最轻的了。

如果说在学生生涯中哪一段最让我难忘?就是在给范老师做学生的那几年里(包括高中)。在初一的时候,我的学习成绩异常稳定在全班倒数第一的位置,至于是不是全校倒数第一我没有记录也没那个心情去比对。因为我的底子极差,听数学课简直就和听天书一样,而数学老师对我的态度也和之前的老师一样,顺其自然了。虽然英语是在初一才开的课,但我却打心眼里抵触这门学科,所以成绩也不用多说了。但是,范老师却与众不同,作为班主任,她没有放弃过任何一个学生,包括我。日常挨骂是家常便饭,隔三差五地给范老师练练手也是司空见惯。甚至我都怀疑过她在家里生了闷气是不是也要发泄在我的身上。虽然经常挨老师打,但是她打我从来不打别的地方,拳脚全往屁股上招呼。在那个信息闭塞的时代,我爸的BP机上经常收到范老师的留言。所以我也是在学校挨完打,回家再被父亲打。以至于到了后来,我都习惯了一日双打的日常,只要在学校挨揍,回到家里肯定会复习一遍。

这种“和睦”的师生关系一直维持了一个学期。在我的认知里,好像我真不是父母亲生儿子一样,因为看到我在学校里被老师打屁股,他们非但不保护我,还和老师沆瀣一气、同仇敌忾的对付我。这让我弱小的心灵受到了毁灭式的打击。可是我却惊奇地发现,在我所有的学科里,唯独语文一枝独秀的处于及格分的边缘。(至于其他学科,加起来可能都不如语文高)而我对于范老师的课也是恭恭敬敬地洗耳恭听,从不敢在她的课上造次。

初一结业暑假期间,我没有任何作业,因为我不会。暑假生活在我手里就好像摆设一样,只待开学的时候再给学校送回去。但是,范老师却在这个暑假里对我开了小灶。还记得那个暑假我每天下午都会去范老师的家里补课。但是这课补的也格外新奇,只让我抄课文,一下午工整地抄写一课,然后晚上回家复述课文,第二天回来检查合格后再抄下一篇。初一的抄完了,就抄初二的。还记得在老师家的时候,那个小饭桌上放着一把戒尺,只要我出错屁股上就会挨上两下。说实话,我是打心底里惧怕她,说不上为什么,就是仿佛天敌的那种怕。要是说当时的感受,就是觉得枯燥厌烦,每天重复地做一件事,并且还要背诵复述让我不胜其烦。按照现在的说法,我觉得这就是虐待儿童。

但是奇迹还是发生了。在初二开学的时候,范老师让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背诵《陋室铭》。我在全班同学的注目下站在了讲台上,开始了我人生中第一次精彩卓越的个人表演。(我这个人有个好习惯,就是不紧张。这也可能是每一个爱调皮的孩子的共性)当我一字不落地背诵全文之后,全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说实在的,那是我学生时代最美好的一次回忆。对于一个吊车尾来说,被全班人拍手称赞是一件多么兴奋的事儿!但是范老师却再次给我耍了一套组合拳。要求我带有感情的背诵,而不是干燥的数来宝。这可就让我难为情了,但是在老师的威逼之下只能就范。一通略带感情的背诵过后,同学们哄堂大笑的同时还伴随着更为热烈的掌声。而这时,我第一次看到了恩师眼中的喜悦。

整个初二,是我学习蜕变的一年。不只是语文,其他学科的分数也是蒸蒸日上。而我抄课文复述背诵的习惯一直保持到高三毕业。在这里还是要感谢范老师,因为初中高中她做了我六年的班主任,如果我离开了她可能早就放飞了自我,不知所踪了。还记得在升入高中的那一年(至于怎么升上去的我不说,您脑补就行)范老师点名指姓的要了我,虽然我的成绩依然不堪入目,但是却心甘情愿的做她的学生。在我的眼里,也只有她才能让我能够安分地学习。

在高二会考的时候,我所有学科的成绩都过了关,但这不是重点。重点是语文我拿到了A级。当范老师看到我的合格证后,我第一次看到了她的笑容,那是我一辈子也忘不了的笑容,那是对我的肯定,也是对我的奖赏。以至于到后来的高考,我之所以能考进大学(虽然是很一般的大学)也要归功于语文的125分。(人家都是靠数学英语)在班里的毕业晚会上,范老师和每一个孩子拥抱,泪水和欢笑充斥着我们一起度过三年的教室。而在和我相拥之后,范老师习惯性地再一次打了我的屁股,那一次我没有躲,甚至还说范妈妈再打我两下吧。(从初中的时候,我就亲切地对她称为范妈妈)眼泪奔涌而出,范老师也泪如雨下。

心语:这就是我和恩师的故事,相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那个时候的学生没有这么金贵。体罚、挨骂、甚至挨揍都是家常便饭。对于我这个皮小子来说,有幸碰到了恩师,在她的武力关怀下,把我带回了正途。时至今日,虽然再也没有抄文背书的习惯。但对于人生轨迹的改变,我确信就是在那个初一的暑假,一个范妈妈陪着我抄书背课开始的。

小孩子特别容易忍气吞声?

一听到忍气吞声,都替孩子难过。孩子的天性就是玩,就是无忧虑的闹。他的哭、他的笑,所有的情绪都是学出来的。

小孩子特别容易忍气吞声,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考虑:一、孩子容易忍气吞声的原因。二、忍气吞声对今后人生的影响。 三、对于孩子容易忍气吞声,我们该怎么办。

每个孩子都是天使,我们笑着欢迎他来到这个世界上,帮助他吃喝拉撒,学会喜怒哀乐。

在妈妈心中,期待孩子一生平安、健康,恨不得将自己所有的喜和乐全部给孩子,连哭一声都舍不得,怎么会将忍气吞声教给孩子呢?谁又舍得让自家孩子受气呢?

一、让孩子容易忍气吞声的原因

1.受父母相处模式的影响

丽丽的老爸是个酒鬼,喝醉后经常打骂她的母亲。

酒醒以后看到满身伤痕的妻子,丽丽爸会跪着、哭着给丽丽妈道歉,并承诺以后再也不打了。结果每次酒后都控制不住自己,有次都把丽丽妈胳膊打骨折了。

丽丽妈是远嫁,家人都不在身边。刚开始被打时,还反抗,可是越反抗,被打的就越厉害。时间久了,就不在反抗,已经习惯过这样的日子。甚至在被打后,仍然正常的打扫卫生、出去买菜、做饭。

丽丽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

20岁时,丽丽嫁给了同村的一个小伙子,悲剧又重演了。

为什么丽丽也会像母亲一样,面对被自己丈夫打骂,选择忍气吞声呢?

孩子长期处于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对身心发育会有不好的影响。遇到同样的事情,不是和父亲一样暴躁,用拳头解决。就会和妈妈一样,变得懦弱,别人欺负到头上都不会反抗。

2. 受父母教育方式的影响

小苗昨天写作业时被妈妈训了。妈妈见到苗苗书包里的铅笔盒不见了,没有问原因,对着苗苗吼叫了半小时,并要求她面壁思过。

这样的情况一周至少上演十来次。强势的妈妈认为女儿就应该和自己一样,能照顾好自己,事事都能做到最好。只要看到女儿哪方面做的不好,就是一通乱吼。

“家庭关系紧张,父母专制,不尊重孩子的人格,不讲民主等因素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与人生。”--爱德华

苗苗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她脑中接收的就是听妈妈话。对于母亲,她不能反抗,只能顺从,因此就这样养成了忍气吞声的习惯。

3. 受外界的影响

在上学时,小田特别腼腆,因为为人老实,也不会告状,经常受人欺负。

上初中的三年,给学校里的“霸王刘”写了三年作业。

就这样形成了受欺负的心理,他已经习以为常了。

二、对于忍气吞声,会对今后的人生有什么影响呢

1.对婚姻的影响

在这个物质横流的时代,爱情越来越经不起时间和距离的考验。很多家庭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情感问题。

一个人自幼生活在硝烟弥漫的家庭环境中,会不愿意结婚,患上婚姻恐惧症。

会让他对今后的婚恋关系产生怀疑与害怕。结婚后遇到同样的事情,会用父母的相处模式来对待另一半。

相信很多人看过电视剧《不要和陌生人说话》,都会可怜梅婷主演的梅湘南,因为她在家中基本没有自由,也不能和其他人说话,否则就会被打。

曾有段时间,看过这部剧的人只要提到冯远征的名字都会害怕。很多妈妈在孩子不听话时,都会指着冯远征的照片,告诉孩子,“再不听话,就把你送给这个叔叔。”

想想,幸好他们的孩子被打掉了,如果生下来,那个孩子该有多可怜啊!

天天在家中看着母亲被父亲暴打,又无能为力多么痛苦。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心理该会多么扭曲!

2. 对工作的影响

小张刚进公司,因为沉默寡言,经常被同事们安排帮忙,自己的工作要加班才能完成;上周,小张办公桌上的电脑被同事强行兑换了,理由是他的工作任务少,用不了网速那么好的电脑;前几天,小张熬了一个晚上的文案,被上级领导抢了。

为什么,小张自己生闷气却不敢言呢?因为他的家中有个专制型的妈妈。妈妈说了,他要团结同事,不要因为小事斤斤计较。

小张参加工作了,始终记得要和大家和睦相处,却忽略了自己的本职工作及自己本应该享受的权益。

如此下去,小张就是公司的“便利贴男孩”,等不到成为“便利贴大叔”时,就已经被辞退了。

3. 对生活的影响

a. 因为遇事忍气吞声,就逐渐没有了主见,人云亦云,随波逐流,没有了生活的斗志和动力。

b. 给孩子树立错误的人生观。

c. 气大伤身。可能会因为情绪没有合理排解而影响身体健康,常生气的人会得心脏病、肝病、高血压、肠胃病、甲状腺疾病等。

d.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

生活中常会见到:一个脾气非常好的人,在某一天会突然爆发,和家人大吵一架,离家出走,这就是长期压抑的结果。

三、对于孩子容易忍气吞声,我们该怎么办

“成功的家教造就成功的孩子,失败的家庭造就失败的孩子”---——[美]泰曼·约翰逊

1. 正确面对原生家庭对我们的影响,与父母和解,与自己和解。

2. 调整好自己和家人的相处模式,给孩子积极的行为引导。我们成人的相处模式就是孩子在家学到的人际交往及解决冲突的方法。

3. 父母就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在孩子面前要谨言慎行。家庭中如有必须要争吵的事情,可以远离孩子,背着孩子进行。

4. 引导孩子学会表达。

现在很多孩子,对发生的事情说不清楚,要利用《绘本》阅读或游玩见闻,有意识的引导孩子说话。比如:今天出去玩了,要引导他说说去哪了,做什么了,发生什么事情了,让他能完整表述清楚。

5. 和孩子一起探讨解决冲突的方法。

比如:“被别人欺负了”,“被抢东西了”,不要随意训斥孩子,要给他发言的机会,让他倾诉自己的想法。家长通过孩子的表达,帮助孩子寻求解决办法。

6. 帮助孩子和外向的孩子交朋友。

引导孩子主动和语言表达能力强、善交际的孩子做朋友,帮助孩子认识不同的朋友,融入不同的朋友圈,借助环境学习。

7. 如果遇到个人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向外求助。

家人就是孩子的依靠,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要让孩子告诉妈妈或是爸爸。校园欺凌事件频繁发生,我们有必要帮助孩子学会保护自己。

“家长既要负责孩子身体的发育,又要负责孩子的心理发育;既要重视孩子智力的开发,又要重视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既要教会孩子怎样学会知识,又要教会孩子怎样做人 。”——[中〕杨振武

教育孩子如育花,精心浇水、施肥、呵护,方能成功。作为父母,不仅仅是照顾孩子身体无恙,还要承担教育的重任。我们要想教育好孩子,就要不断学习,进修自己。愿天下宝宝都能在我们的呵护下健康成长,幸福又快乐!

谁还记得学生时期你的奇葩同桌?

这是高中时期的事儿了。

我的同桌可不奇葩,那是个人才。

刚刚把我们分在一起的时候,我心里还挺开心的。

她是个姑娘,而且还是个长个不错的姑娘。

平日里彼此学习还都算努力,虽然在班里我们二位都没进入前三,但还好,成绩都是在第一集团军里。

随着彼此之间越来越熟,我们俩人的话也就越来越多。

慢慢的,彼此习惯了向对方分享。

但很快,这种小美好被一些外部因素打得粉碎。

我的一些私事,一些小看法被放大无数倍后开始在班里有如八卦小报般的传播,但我知道这些事情我只向她一个人聊过。

也可能是她无心所为,为了和别人多些谈资吧。我这么想着。

但很快我就发现了,这种近似娱乐素材的传播速度变得越来越快。我的心中隐隐的有些觉得,我的这位异性同桌极有可能热衷此道。

于是我和几个不错的同学决定试上一试。

我把编好的内容以聊天的方式告诉了我的同桌,让我们极为吃惊的是,我从告诉她,到她传播给第一个人之间的时间仅用了一分半钟,也就是90秒。

好吧,看来她真的是传播界的人材。

亲爱的80后?

八零后,在红旗下长大,在改革中奔波。如今,历经了半个世纪的沧桑,他们已经不再年轻。只是,回头望望摸爬滚打的岁月,到底都留下了些什么呢?

孤独的背影

曾经的他们,年少轻狂,如今已经成熟内敛;曾经的他们,潇洒奔放,如今已经平淡稳重;曾经的他们,花样年华,如今已经容颜消逝;曾经的他们,热情似火,如今已经孤独自处……他们也曾怀揣梦想,他们也曾斗志昂扬,他们也曾憧憬未来,他们也曾骄傲自信,他们也曾渴望爱情,他们也曾激情浪漫。然而,当梦想越来越远时,曾经的斗志昂扬也已荡然无存;当未来日渐渺茫时,曾经的骄傲自信早已消失殆尽;当爱情变为面包时,曾经的激情浪漫也已不复存在。他们开始孤独的在人生路上闯荡,伴随他们的是几多心酸,几多苦楚,几多泪水……生活的路上,留下的是他们孤独的而又蹒跚的背影。

半世的浮华

春花秋实,日升月落。蓦然回首间,最大的八零后已历经了近半个世纪的花开花谢。他们的脸上,刻满了岁月的沧桑痕迹:生活的洗礼,教会了他们待人宽容;事业的打击,教会了他们面对挫折;现实的残酷,教会了他们忍痛爬起……双鬂的白发,那是人生与岁月的馈赠,眼角的皱纹,那是拼搏与泪水的表白,身材的臃肿,那是努力与成长的见证。越过半个世纪的沧桑,浮华的背后,他们又留下些什么呢?

八零后的他们,留下了拼搏的脚印,留下了事业的艰辛,留下了生活的思索……改革浪潮中的他们,虽然已不再年轻,但必将继续勇往直前!让我们一起为八零后逝去的青春喝彩!

版权声明:文章均来自网络,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我们将配合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