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育问题 中国山区农村孩子的教育现状怎么样
农村教育问题,中国山区农村孩子的教育现状怎么样?
我是一民山区农村的教师,对了山区孩子的教育现状是非常清楚的。1.山区孩子的吃苦耐劳精神已经无法和我们90后那个年代比了,我总以为山里的孩子是最吃苦耐劳的,可是我错了,我带我的孩子去城里参加青少年军训时我才发现他们连最基本的生活也自理得不好,而且还和教官老师顶嘴,甚至闹着打包东西回家,这可是花了几百元钱来磨练的啊,反观城里的孩子训练有素,能坚持。现在农村有钱了溺爱孩子多了。2.现在农村的留守儿童很多,父母出去打工留孩子和爷爷奶奶在家,爷爷奶奶管不了,父母不在孩子身边又觉得亏欠孩子,只要孩子想要的东西都尽量去弥补,甚至给孩子买手机等会影响孩子学习的东西,孩子的学习成绩非常的差,我用尽全部力气去教他们,有些孩子还说反正是要和爸爸妈妈去打工的,学习有什么用,我爸妈赚钱比老师还多,学习好了出来做老师也是穷的,我真的是哭笑不得。3.农村的办学力量薄弱,城里的老师什么都有,我们连教师宿舍也没有,老师的待遇也是有点差,老师一天都没得休息好教育学生的精力也是有限。总体来说农村的教育让人担忧,希望有关部门好好管理,早日实现中国教育均衡发展。
关于农民单身家庭孩子的教育问题?
我是【清风教与育】,一个20多年教龄的农村中学教师,对于农村单亲家庭问题深有感触。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农村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问题是一个十分严峻的社会问题。以下案例都是亲身经历,恳求万能的条友支支招🙏🙏🙏
【案倒一】:
2019年秋季开学时,学校安排我任七年级4班班主任,班上分到学生41名,看着这一张张稚嫩的小脸,看着这一双双略有闪烁而又明亮的眼睛,我知道,我与“神兽”们的“较量”开始了。
开学第一周,学校聘请教官对所有初一新生军训——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在这一周里,不少孩子哭了鼻子,有的是从没吃过这苦;有的是从没受过这高强度的训练;有的是第一次离开家长,饮食起居第一独立面对无所适从……
第二周周一,一个学生没来上学。当时这个急呀,赶紧与家长电话,孩子不想读了。这时我很为难,刚开学一周就有学生不读了这工作怎么开展?学校一再强调的零辍学率怎么保?2020年扶贫验收零辍学辛率怎么过?
周未赶紧家访:农村单亲家庭!母亲在生这孩子时难产走了,父亲常年在外务工,爷爷奶奶年老多病。谁来管理孩子?谁来照顾孩子?谁来帮助孩子?谁来引导孩子?难怪孩子内向胆小畏难,谁之过?
几周后,明显感觉到有九位同学不爱说话、从没见过他们笑脸、所有活动从不参予……第八周开始学校安排全覆盖家访。果然,这九个孩子全是单亲家庭,有的父母离异,有的母亲病故,有的被母亲抛弃,等等等等。
这些孩子大多缺少母爱,由爷爷辈照看,父亲常年为了一家生计四处务工,对孩子的教育大多停留在满足生活或者物质。而亲情、交流、沟通、引导、陪伴、帮助往往大多欠缺。这样的孩子能不胆小内向吗?【案例二】
4月8号学校通知准备复课,要求联系在县外的所有学生按要求返家,一个女生又不读了!分别与学生爸爸妈妈电话联系,又是一个离异家庭!家长描述,孩子在疫情期间表现有反常,可以一连几顿饭不吃、可以关在房间一连几天、开始无缘由的发火、经常无缘由的哭……
她的微信签名是:世界一片黑暗,谁能给我活下去的勇气?她的微信朋友圈图片全是黑白。说实话,当时我着实吓坏了。赶紧与家长联系,要他们千万千万引起高度重视,并提供了一些自己知识范围内的建议。还是不放心,在家长处要了孩子的电话号码,亲自打电话沟通了127分钟一次,69分钟一次,再加微信交流若干次。此时,好后悔自己的《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知识的浅薄。所幸,在真心实意的打动下,孩子悲观、抑郁的心开始有所松动。(在此,恳请有这些方面专业知识的大神们给我支支招,万谢!以上所述,都是我亲身经历,人格为证!)
基于此,多次与其他老师交流,这个现象很普遍,引入深思啊。农村教育问题,农村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问题,农村离异家庭孩子教育问题,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是个十分严峻的社会问题。但老师仅仅只是一个老师,除了多关爱多引寻,能做的不是很多。可这些孩子怎么办?他们的未来在哪?
万能的条友们,给点建议吧!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家长的职责?
一、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一方或者双方离开农村去城市打工,自己则留在农村与父母一方或者上辈亲人甚至父母的亲戚、朋友一起生活的孩子。留守儿童产生于上世纪80年代初,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农村产业结构也随之调整,农民工队伍越来越庞大,他们用辛勤的劳动获得家庭的收入,为中国经济的腾飞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他们无法将自己的孩子带到城市一起生活,只能将他们交给祖父辈或者亲戚朋友照看,这些本应该在父母的关怀下成长的孩子,成为了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农村留守儿童。
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对子女实施的教育。它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与学校教育以及社会教育比较起来,具有早期性、日常性和感染性等特点。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是最关键的角色。然而,父母在离开家庭,远赴城市打工之后,如果忽略了自己作为家庭主体角色的责任,只顾赚钱养家,让孩子跟随祖父辈或者亲朋好友生活,对于正处在生理和心理发育、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的孩子来说,如果教育不到位,很容易在产生心理方面的问题。
根据权威调查,中国农村的留守儿童数量超过了5800万人,57.2%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外出,42.8%是父母同时外出。大多数留守儿童被托付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抚养,但是这些监护人由于年老力衰或者家教意识较为薄弱,并没有真正承担起作为监护人的责任,往往只重视孩子的生活,而不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另外有些家长因为对长期在外,没有好好照顾孩子的生活而感到歉疚,便采用物质补偿的方法,给孩子较多的零花钱,让孩子养成大手大脚花钱的习惯。父母的这些做法,忽视了与孩子进行心灵和亲情沟通,不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人生观。
总体而言,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存在着非常多的问题,这个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孩子的健康成长,也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留守儿童面临的首先是生活艰难,很多出现了中途辍学的情形,相当一部分难以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然后就是缺乏抚慰,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身心健康令人担忧;另外,监护人的素质不高,难以实施良好的家庭教育。这些孩子由于亲情的缺失,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内心封闭、自卑懦弱、行为孤僻、嫉妒和逆反等心理问题。
二、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已经不单单只是一个教育问题,而是演变成为了一个社会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做好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已经成为很多专家和学者研究的课题。做好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需要多管齐下,从各个方面来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和关爱。其中,最关键的问题是提高父母的思想认识。外出打工的农民工,一般是将留守儿童委托给自己的父母或者兄弟姐妹照看,出于血浓于水的亲情,这些监护人也都很愿意监护好留守儿童。但是,由于自身素质不高以及其他各种原因,在实际监护过程中,监护人只是照顾好了这些留守儿童的生活,却不注重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归纳起来,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育时间严重不足
据统计,在留守儿童家庭中,32.9%的家长每天会和孩子联系一次,39.8%的家长每周会和孩子联系一次,21%的家长每个月才会和孩子联系一次,4.9%的家长每年才会和孩子联系一次,1.3%的家长甚至没有和孩子联系过。由于长期远离父母,与父母直接接触时间极少,让留守儿童的教育严重不足,监护人只注重孩子的衣食住行问题,而很少考虑对孩子的教育。
(二)教育方法不当
父母远离孩子,如何对孩子进行教育和管理,这是很多农民工父母面临的问题。很多农民工父母都是选择以金钱和物质来作为奖励措施,以体罚作为惩罚措施。他们以成绩好坏来作为判断标准,如果成绩好,则会奖励孩子金钱和物质,成绩坏就会对孩子进行打骂。监护人由于文化水平和自身素质的不高,往往就会听从留守儿童父母的这种嘱咐,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十分不利。
(三)教育理念偏差
很多外出打工的农民工父母认为,只要孩子身体好、学习好就行,忽视对孩子品德的培养和心理健康的教育。他们在孩子的成绩上,只是关注孩子的考试分数,而不注重对孩子智力的开发和创造力的培养。在对孩子的教育方面,他们认为自身素质不高和能力水平有限,不能够教育好孩子,认为只要把孩子交给学校就可以了,这种做法实际上是没有尽到自己应该要尽的教育责任。
三、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对策
(一)家庭方面
1.慎重选择。农民工要慎重选择外出打工,要把孩子放在比金钱更加重要的位置。如果在农村的收入确实无法供养这个家庭的话,可以让夫妻一方中文化水平较高的一方留在家里照看孩子。而且,最好是母亲留在家里,因为女性心思细密,而且有耐心,孩子更加愿意和母亲交流。如果夫妻双方都不得不外出打工,那么,尽量将小孩带到打工所在地接受教育。
2.定期进行沟通和交流。离开农村外出打工的农民工父母,一定要及时和全面了解子女的情况。第一,要利用各种渠道,比如书信、电话甚至网络,定期与孩子进行交流和沟通,而且交流要频繁一点,要对孩子倾注更多的关爱;第二,要向老师和临时监护人多了解孩子的学习方面的情况和生活方面的情况,了解孩子的方方面面。通过这些行动,能够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和家庭的温暖。
3.完善家庭教育。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要改变自己的思想观念和教育观念,多学习对孩子的教育方法和教育策略,要在孩子不在身边的情况下,扮演一个家庭教育者的角色。更多的关注孩子的教育,改进自己的教育方式,让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二)学校方面
1.实行留守学生的普查登记。新学期开始的时候,各中小学校都应该统计学生父母外出情况和家庭成员情况,建立“留守儿童档案”。这份“留守儿童档案”必须及时记录留守儿童的个人情况、监护人情况和临时监护人情况。通过这份档案,学校可以准确掌握留守儿童的个人信息,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对留守儿童的教育。
2.充分发挥学校的作用。在中小学中建立一个教职员工帮扶留守学生的制度,形成教师定期家访、与留守学生谈心的一套规章制度。同时,定期开展一些帮扶教职员工、临时监护人和留守儿童的会议和活动,让孩子感受到家庭和学校的温暖,不让他们产生孤独感。另外,教师还要多和留守儿童的父母进行交流,及时向家长反映学生的情况,加强学校、家长和孩子三者之间的联系。
3.开展心理咨询。现在心理咨询站已经逐步在农村各个学校扎根,而学校也要更加重视心理健康这门课程。班主任平时要多关注留守学生,及时发现孩子的心理问题,并且与心理咨询教师进行一些交流,帮助学生排除他们心理上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积极向上的心态。
(三)政府方面
1.明确部门职责。留守儿童在性格、人生观方面还处在未定型的关键时期,受外界影响较大。对学校周围的游戏室、歌舞厅和网吧等场所,政府要加强监管和整治,严厉打击将毒品、黄色刊物和电影带入校园的行为。同时,政府应该要组织专门人员,在学校周围进行巡视,发现情况,及时处理。
2.落实留守学生管理的领导责任。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将留守儿童的问题提到重要的位置,要保证每个留守学生都能够得到社会的支持和关爱。政府要和学校以及村组干部一起,统计留守学生情况,建立村组干部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的责任制,同时,要多方筹集资金,资助贫困的留守儿童,让他们拥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
3.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目前,农村教育的基础设施还是相当薄弱,师资力量也不够强大,政府应该要通过各种途径,改善农村教育基础设施条件,加强农村教育的师资力量,让留守儿童得到更好的教育。
4.形成全社会参与的机制。政府要发动社会各界人士,对留守儿童进行帮助。可以聘请一些老教师、老党员、老干部、老战士来当孩子们的义务辅导员,经常与孩子进行交流,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行为准则。
农村班主任如何指导家庭教育?
我认为农村班主任指导家庭教育该从农村孩子缺失的东西,存在的问题入手!
农村现在流行一句话:“家长,如果你现在不陪伴不管教孩子,即使你在外挣再多的钱,将来也会被你的孩子败光的!”言外之意是,在孩子需要陪伴需要教育的年龄,家庭教育特别是父母的教育不应该缺席!因为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太重要了!
但是,农村现在的教育形势不容乐观!大多是留守儿童的农村教育也就变得更加艰难!外出打工的家长,他们认为孩子大部分时间在学校有老师管教,双休日在家有老爷爷老奶奶照看,孩子的衣食住行都不是问题!因此心就特别宽!
而作为老师的我们知道,学校教育一旦离开了家庭教育,一定是事倍功半!作为农村的班主任,他们必须和孩子的监护人一起做好“家校共育”,才能让学生健康成长!而班主任长期沟通的不是孩子的父母而是素质不怎么高的年龄较大的外公外婆和爷爷奶奶!因此,作为农村的班主任在家校共育活动中,面临的就是指导家庭教育,他的指导也必须从农村孩子缺失的东西,存在的问题入手:
一、不少农村孩子缺少父母的爱!班主任在指导家庭教育时,要提醒监护孩子的老人,爱是“严慈相济”的,不能一味地溺爱和给钱!同时为老人支招:要把孙辈当做自己的儿女一样来教育,否则孩子教育失败的罪人在孩子父母眼中就是孩子隔辈的亲人!
二、不少农村孩子缺少良好的习惯养成!农村班主任在指导时,要求隔辈亲人不要放纵孩子的任性,自私,小气,不够诚实,遇事爱走极端,冲动,好逸恶劳,对学习无所谓等坏习惯!当然,农村班主任和监护人对孩子的教育要同步同频!
三、不少农村孩子对网络知识充满好奇,良莠不分!农村班主任在指导家庭教育时,要让孩子监护人多些观察,陪伴,理解和正确的引导!特别是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他们把冒险,尝试和刺激定义为最有趣的生活!殊不知这些“好奇地尝试”是走向歧途的开始!例如有初二的孩子几个星期不回家,男男女女约在一起看激情片,喝激情酒,做激情事;玩网络游戏,做仿真演练……
四、不少农村孩子没有梦想,想“子承父业”——出外打工!农村班主任在指导家庭教育时,应提醒监护人和孩子进行理想教育,和孩子讲述没有文化知识的艰辛付出,传递“知识创造价值”“知识改变命运”的理念!不能把“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作为亘古不变的真理!
总之,现在的农村班主任在指导家庭教育前,首先要对孩子的家庭结构,文化素养,孩子身上存在的诸多问题都要了如指掌,并做好评判处理,然后在指导家庭教育时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让“家校共育”达到“共赢”——农村班主任完成了“教书育人”的目标,孩子的良性发展也会达到家长的预期!
解决农村教育问题的建议?
首先要选派优秀教师,这是根本!其次要加大硬件投入,缩小城乡差距!
三是适当合并一些条件差学校,集中优势资源!